1 / 8
文档名称:

战“疫”的力量.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战“疫”的力量.docx

上传人:THISS 2021/3/3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战“疫”的力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战“疫”的力量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编者按  
  1月29日,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踏进了安静的武汉。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武汉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武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本报今起推出“武汉闯关”系列报道,带你感知武汉闯难关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
  “出发!”
  “去哪里?”
  “进驻新病房!”
  武汉,28日晚,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张柳告诉队员们要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时,大家踊跃报名。简短讨论后,他们决定以“党员带头、新老搭配、专业互补”为原则,遴选出第一批12名进驻的医护人员。
  他们,是6000多名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29日晚,29个省市区和部队的52支医疗队,共6129
名医疗队员在湖北省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其中41支安排在武汉。
奔赴:虽不是军人,但也是战士
  李红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从春节前到现在,她一直没有休息。谈到最爱的家人,她有些愧疚。除夕夜,原本说好与家人团圆,她却最终在发热门诊中忙碌地度过。“更没想到的是,在初一晚上8点多,我接到电话要增援湖北,第二天出发。当时没有跟家里人商量,我就报名了。责无旁贷。”李红说。
  回到家,孩子问:“妈妈,怎么非要让你去呢?”李红淡定地说:“妈妈就是搞这个专业的,只不过这次不是太原而是湖北。”
  “2003年非典我全程参与下来,那时候是年轻专家,现在已经是‘老专家’了。”作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58岁的王俊平是山西省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援鄂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医生,“虽然不是军人,但我们也是‘战士’,只不过工作形式不一样而已。”他说。
  疫情,就像是集结号。距离太原500多公里的北京,一支被誉为“北京超强阵容医疗队”迅速集结。25日,接到上级通知后短短两三个小时,北大三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就各自迅速选派20名医护人员,与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同仁共赴武汉。
  此时,很多人不知道,另一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志愿者队伍整装待发。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通知后,短短几个小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就有30多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报名,组建了9名学生和2名教师的支援团队。带队老师庞元捷告诉记者,留校教师组成后援团队,随时提供技术支持,并积极组织第二梯队,随时待命。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面前,他们争当“逆行者”。23日下午,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医生孙玉梅和丈夫郑向阳向医院递交“请战书”,自愿要求前往武汉,驰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线。
  请战,源源不断。这两天,河南省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袁义强不断接到医护人员的“请战书”,攥着这厚厚的一叠纸,他说:“接到临床一线职工递交的‘请战书’非常感动,为大家的豪情壮志点赞。作为胸部疾病治疗专科医院,抗击肺炎疫情,我们责无旁贷。”
抵达:科学细致抗“疫”
  26日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60名队员与其他医院专家共同组成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