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财经纸媒的未来 纸媒的未来.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财经纸媒的未来 纸媒的未来.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3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财经纸媒的未来 纸媒的未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经纸媒的未来_纸媒的未来
今天要讲的,是有关一群所谓的老人网络新兴媒体的代表全部是很年轻的,像丁磊, 1972年出生;陈天桥,1974年出生,用传统的信息传输工具,面对一个前途未卜的危险的市场,想措施去处理财经纸媒前途命运这么一个话题。
  现 状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是由一群充满理想主义,有点煽情、有点自信又有点自恋的人办起来的,当然创办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从她创办的广告语,能够看出其定位:
  ――“新闻发明价值。”这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商业诉求,期望新闻跳出像之前的财经媒体那种纯粹的没有商业概念的情况,进入到一个能够发明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去。同时这又是一个政治诉求。
  ――“和加入WTO的中国一起成长。”财经媒体在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服务中国最优异人群。”中国的大多数人,未来可能会是中产阶级中间阶层。这也是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读者定位,是服务成长中的中间阶层,不是服务 “大老板”。
  要实现这么一个理想,即使我们这群人给大家的感觉是一群有些诗人气质的人,但在办这份媒体时关键团体的商业算计还是很精细的,实际上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包含定价,包含未来的现金流,和包含未来在资本市场上所产生的市盈率,全部有充足的估量。这群人是混合型的,从本身的行业的发展来说,是相对进取的,带有某种诗人气质的,但在详细微观的操作层面上,又回归到很保守的、理性的、算计的一面。我以为,这是未来做媒体的人可能会共有的性格。不然,假如没有这种混合型的性格,媒体肯定是做不起来的。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有一个庞大的团体,光采编就有260人,有五大新闻中心北京、上海、重庆、香港、深圳,20个记者站包含北美、欧洲记者点。xx部三分之一在北京。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每篇文章单位成本是很高的,比起城市类媒体来说,其实是很惊人的,而且她现在还是一张周二报。现在是为未来做准备,我们期望现在付出的成本在未来能够拿回来。假如做日报,可能会需要500人的采编队伍,全球 20个新闻中心,还有庞大的海外采编队伍近100人。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比如汇率,从国家的利益来说,我们期望保持现有汇率,这有利于处理外贸出口、就业问题;从走出去的战略来说,我们期望现在的汇率有所调整,这么我们向海外投资、招人的成本会低很多。
  去年1―10月份,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赢收是亿元左右,从慧聪企业做的数据对比表来看,在中国财经纸媒中是最高的。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去年整年的赢收是亿元,也是最高的。
  从财经纸媒的读者特征来看,男性读者占百分比比较大,月收入较高,投资意识比较强,迷恋科技,有优雅的品位等等。现实的规模在200万左右,她们是经济、社会的中坚和主流。我们猜想和期望潜在的读者规模会有 2021万左右。这2021万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财经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想是这么想,关键是能不能拿得到这些人,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环 境
  现在有些人在做财经类日报,这有主动意义,但可能是画了一张饼。财经类日报面临着成熟的财经周报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的挑战:信息的立即性、全方面性和互联网相比不占优势,深度报道和周报相比不占优势。假如互联网这种东西没有出现的话,财经类日报可能会根据估计轨道发展并取得预期中的财富。但很不幸,互联网出现了。华尔街日报在美国是发行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