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第二节 链球菌.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节 链球菌.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节 链球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二节链球菌
链球菌(us)是一类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上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构造链球菌多为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不一,短链有4~8个细菌组成,长链细菌数可达20~30个,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形成长链,而在固体培养基中常呈短链(图13-3、图13-4)。大多数链球菌在幼龄培养物中可见到荚膜,继续培养则荚膜消失,本菌无芽孢和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
(二)分类根据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分成三类。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不完全溶血环,此绿色物质可能是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使血红蛋白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的氧化产物。本型链球菌致病力不强。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强烈的链球菌溶血素,在菌落周围形成2~4mm的透明溶血环(13-5、13-6),所以称溶血性链球菌,其致病力强,能引起人、畜多种疾病。
丙型(γ)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亦称非溶血性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常存在于乳汁和粪便中。
根据抗原构造分类链球菌的细胞壁中含有一种多糖抗原,称为群特异性抗原(又称C抗原)。根据C抗原的不同,可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为A、B、C、D、E、F、G、H、K、L、M、N、O、P、Q、R、S、T、U等19个血清群。在C抗原外层,还有一种蛋白质成分,称为蛋白质抗原或表面抗原。蛋白质抗原又分成M、R、T、S四种,具有型特异性。M抗原主要见于黏液型菌落的链球菌表面,与A群链球菌的毒力密切相关。M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并使链球菌易于黏附在上皮细胞表面,根据M抗原的不同可将A群链球菌分为60多个血清型。R、T、S抗原与致病性和毒力关系不大,但也可用于链球菌的分型。
(三)抵抗力本菌的抵抗力不强,60℃30min即被杀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等都很敏感。青霉素是治疗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二、致病性
本菌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如透明质酸酶、蛋白酶、链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溶血毒素、红疹毒素及杀白细胞素等。溶血素有两种,溶血素O和S,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所出现的溶血现象即为溶血素所致。红疹毒素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该毒素是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对细胞或组织有损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