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21年谈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研讨”开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谈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研讨”开展.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4/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谈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研讨”开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研讨”开展

  
  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研讨,通常是从事物的外表现象出发,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一个科学经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综合渗透利用推理、归纳、分析、演绎、联想、抽象等思维手段,扩展深化对基础事实的分析,达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同时对她们的意志、情操、志趣、心理品质及其它非智力素质进行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熏陶。在指导学生研讨的过程中,老师应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原因,以确保研讨顺利有效地展开。
  一、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
  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所以出现没有语言的思维和“迷路的研究”等情形并不奇怪。其次,又要充足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大胆假设,充足研讨,使孩子们得到更多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
  1.课堂整体设计上要有策略,研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研讨的参加者。比如中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弱,经常制约了思维的开启,使研讨陷入困境。在教学植物的茎一课观察茎有什么特点时,因为观察点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散漫,小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不够,在研讨开始就出现了语言空白。假如把多种植物的茎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学生对茎的观察有了背景,就可能开启思维,引发语言,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2.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加以疏通,才能使研讨顺利进行。比如教学空气和燃烧一课,讨论杯子里的蜡烛灭掉的原因时,有位学生回复说:“因为空气变热了,因此火就灭掉了。”另一位学生则更明确地说:“燃烧需要冷空气。”学生怎么会把问题引申到冷热空气上去呢?原来是上节课讲了空气的流动后学生把知识点迁移了,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怎么办?假如简单的一句话否定掉了,肯定会破坏整个研讨气氛。我就再提一个问题:“空气冷热真的和燃烧相关吗?”很快有学生提出异议,于是新的研讨开始了。如此一辩,学生的思维很快走出迷沼,走向处理问题的实质方向。
  二、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表示能力
  L·S·维果茨基指出,思维和语言产生于不一样的根源,可能存在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思维和语言联络起来,使其相互丰富而且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概念。孩子们在摆弄操作材料时,很多发觉进入她们的头脑,但只是不明确的、片断的、多变的前语言信息。这就是中低年级学生语言表示能力的情况。怎样处理呢?通常有三种做法:
  1.保持孩子们的语言原貌。
  如空气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