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1年知行合一的经典事例知行合一作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知行合一的经典事例知行合一作文.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4/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知行合一的经典事例知行合一作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行合一的经典事例知行合一作文

  知行合一作文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我们经常会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话语上,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没有化为我们学****生活、工作的指南。但老实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关键,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关键。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中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简单的意思是说:有部分人道理听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中途而废了,而我孔子却不会停下来。
  讲作文的时候,部分母亲讲:道理全部明白了,但做起来就好难啊!这是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工作中也会碰到这么的问题:道理全部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即使做了,也是中途而废。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思想上、意识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思想上意识上搞懂了,还仅仅是开始,假如没有行动,思想上意识上的懂,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正所谓:知而不行,尤如不知。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认可过,自己在识人方面有过失误。她说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时候,是听其言,信其行。以后纠正了这个看法,对一个人的认识,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通常全部会犯这么的错误:一是喜爱聪慧的人,而不太喜爱相对较笨的人。二是喜爱经过一个人的语言,来判定这个人是聪慧还是愚笨。这么识他人、断定人,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判。看一个人语言的表示、思想上的认识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还要看行动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证其思想、意识。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语言的表示,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智愚。
  有部分母亲讲,道理全部明白了,但做起来好难啊!这话跟没说一样。道理全部明白了——似乎是想否认自己很笨,但做起来好难啊——似乎又在否认自己很聪慧。反过来讲,道理全部明白了——就是在说自己很聪慧;但做起来好难啊——其实在深入证实自己很愚笨。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仅仅从思想上明白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实施行动的人。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也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往往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我们在生活中知人识事,也会犯一个简单而低级的错误,对他人、对外物,我们经常是听其言,信其行;对自己呢,则经常是讲其言,不去行。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欺。我们通常见英语讲:JUSTDOIT,而不是说JUSTTHINKIT,也是充足地说明了行动的主要性。想得有多深、想得有多妙,但不能转换在行动上,那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论她写出多么高深的游泳理论、教材,这么的理论和教材,也是没有用的。
  “愚公移山”这个小说,从知和行的看法来看,愚公的愚——愚在没有迁居,而是搬山。智叟的智——智在她确实有理由,认为这么的搬山行为是愚蠢的。不过反过来讲,最终的结论证实: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那是因为愚公聪慧就聪慧在行动,而智叟的愚,就表现在光是脑袋灵光、嘴皮滑溜,却没有行动。因此讲,不要光是停留在思想上、意识上的智,也不要仅仅是停留在嘴头上的知,要把思想上、意识上、嘴头上的智和知转化成行动上的智。这是聪慧人的做法。
  知行合一是中国教育的关键。过去,在古人的学****中是要把这个思想贯穿一直的。比如三字经的第一章中有: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礼仪。在这一章中,一上来并没有讲怎样知某数,识某文。“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学****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