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1年翻坝过塘翻坝高速.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翻坝过塘翻坝高速.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4/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翻坝过塘翻坝高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翻坝过塘翻坝高速

     裘德生过德胜坝   1879年12月光绪五年,当大清帝国的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像模像样地行驶在海上时,大运河中仍然是帆樯撸桨,人纤牛拉。
  美国传教士裘德生,记下了这一年腊月的运河行。
  她坐了一艘摇橹船,从上海出发,转入运河。船上惟一能生火的炉子因为倒灌风被熄灭,喝不到一口热水。她看到“船夫在船尾摇橹,有时还有纤夫在岸上拖着船走,起风的时候,船夫会在桅杆上挂起一张帆”。整整八天,她靠着传教士的救世理想,度过了令人难熬的严寒和枯燥。
  最终到了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她碰到了离奇的经历:翻坝。
  裘德生写道:“杭城的地势比城外的运河高,因此,我们的船必需拉上一个坝,方便进入上河。”注:运河俗称“下河”,三塘俗称“上河”。这个坝,就是德胜坝,清时被行业内称为“顶坝”。时人认为,这是大运河南端的最高之处。
  正如裘德生所说,杭城的地势南高北低,要是没有堤坝,城内的河流,会向城北一倾而出。当然,这不但仅是说德胜坝,最初的钱塘江潮汛,能影响到湖墅,“江涨桥”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裘德生过的德胜坝,是座土坝,上河和下河的落差较大。朝下河也就是大运河的一面,坝坡缓长,上面有贴合船底形状的坝槽,条石砌底,表面有厚厚一层光洁的黏土俗称“青紫泥”,好比润滑油。船只向上拉时,人和货清空,船进入坝槽,坝顶上的绞盘放下绳子,勾住船缆绳,向上牵引。绞盘只是一个大木柱,竖插在大石盘凿成的底座中,上面用支架加以固定支架可能是三角形的。大木柱中腰横穿几根木棍,多个坝夫推进木棍,转动绞盘,绳子逐步收拢,船只渐渐上升。
  比裘德生晚来杭州二十年的英国传教士毕晓普夫人说到翻坝,除了赞叹土坝“平滑石板斜坡”的设计,还赞叹青紫泥起润滑的“巧妙”。毕夫人还提到“竹编绳索”,不仅提升稳当,下放时还能钩住船尾减速,以防船头失控冲进“上河”被水淹没。这也让我们读出竹编绳索的柔软。
  这也是运河南端翻坝时难得的描述,坝顶绞盘的坝夫号子随性而喊,快乐的,不满的,色情的,尽力的。“每次过坝,船主全部要缴纳多个铜板,作为酬劳”。
  老德胜坝等候翻坝的船只首尾相接
  裘德生见到的老德胜坝在哪里?清时浙江省垣水利全图上,标在老德胜桥夹城巷以北约一百米处。
  这是大运河南端的水运咽喉,船只翻坝,整日首尾相接,人声鼎沸。要是船主给的小费不菲,晚上举了火把干的也有。由此衍生的行当,不只是坝夫、脚夫、船夫。当年,在宝庆桥黑桥码头至德胜坝沿岸,除了吃、喝、用、住的店铺,还有不少承揽船票的官牙。也就是货船到了德胜坝,因故不能再翻坝前行时,货主能够凭完税的货单和行路的船票两票也有合一的,在此另行租借船只。1856年10月,有个叫严桂的,承揽到了郑、陈、毛三位相公的靛青颜料81担,要出北新关。严桂在宝庆桥边的陈育才“黑桥官牙”承租了船只,并由“官牙”出具“承揽船票”,票上还注明了靛青的表面干燥无潮湿。看来,由翻坝衍生出的产业,已经有成熟的行规。私下的非“官牙”执照的租赁,几乎没有文字记载,水运和码头制度的完备,清朝似乎比前朝更为讲究。
  货船翻坝,需腾空船上货物,因此在坝的两边,全部有装卸货物的船埠头即码头。1938年,顾东华的家搬到了河边现在的夹城巷60号,11岁的她每日从北窗口看到的,就是坝下日夜不息的舟船,和背扛肩挑的人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