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师不在的日子_我当学生和老师的日子
回想自己大学读书的日子,算不上一个好学生,因为常常走堂,上课讲话,喝酸奶,不过那个时候的老师全部很好脾气,最多提问的时候让我站起来。在同学们的注视下,无言以正确尴尬,我想算是老师对我学习态度不认真的一个含蓄的处罚,当然对于面子不算厚的我来说,也很有效。以后我就会把自己的随意收敛部分。
想想之因此不去上课,最关键的原因是那些课不是自己喜爱的。加上年少气盛,当然要显示出一个叛逆性,而对于那些自己喜爱的课程,学得还是很认真。第一是喜爱,第二选择这些课,是因为预感到这些知识对于自己未来离开校园走上社会会有帮助。
即使内地的大学课程设置,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大,不过逃课,迟到早退,是为了争取时间学习其它自己喜爱的东西,还是只是偷懒,最清楚的只有自己。离开大学以后,每当他人问起我以为大学四年最遗憾的是什么,离开校园的时间越长,越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对于当年所浪费的光阴的那种遗憾。而那些时间,是找不回来了。
而大学里面积累的部分不好的习惯,也让我以后在香港读硕士的时候尝到了苦头。因为是边工作边读书,每次上课全部要冒头真的极难。不过也因为自己忙,对于自己翘课没有太多的内疚。学校对于出席率的要求,把权力交给老师。所以不一样风格的老师,对于出席率的要求也不一样。大部分的老师,全部有些人情可讲。假如出席次数只比要求底线差了一两次,成绩假如不差,全部能够过关。不过有一门课我没有过,因为忽然出差,忘记通知老师,而那个星期恰好轮到自己做presentation。结果,我被老师要求退课,我用忙作为理由,我还记得老师的回应是:“既然选了这门课,就是要上课。假如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你就应该放弃。而我能够了解。”老师很有礼貌,话也说得很重。其实。读书是为了老师吗?真正有责任的老师不会在意课堂上多了、还是少了学生。只会在意学生是否有诚意来学习。一个对presetation全部不重视的学生,当然缺乏足够的诚意。
最近有机会做了一个学期的老师,教硕士。我不知道他人的感觉,不过自己,诚惶诚恐,而这种感觉来自自己对老师这个称呼的尊敬。而因为这种感觉,有了压力,不期望让学生以为,浪费了时间,没有学到东西。而对于学期结束的分数计算,参考了自己在美率占其中的一部分。假如不需要上课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这么的学生就不需要选这门课了。应该花宝贵的时间,去学习自己还没有掌握的东西。
就算自己准备得再好,总是有学生翘课,尤其是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发觉,不少学生有这么一个情况,只要不是轮到自己,就不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