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4/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
“1982年,我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自治区计委的农业处现在的发改委,从一个插队农村的青年学生,到扶贫处的一般国家干部,到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再到现在农牧厅副厅长。参与工作也快30年了,我一直从事着农业和扶贫工作。尽管身份在转变,责任也有所不一样,但自始至终我只想做好一件事――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农牧厅副厅长马明如是说,她是生态移民的始作俑者,她是“大六盘生态总体计划”的先驱者。
  从20世纪国家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8000万人用7年时间内完成脱贫致富计划开始,宁夏当初制订了双百扶贫七年计划,就是100个乡镇,100万人的扶贫项目。主动地展开了两条移民思绪:一条是吊庄移民,也能够说是插花移民,就是把山区的一部分人安排在川区生活,消减当地的生态压力;还有一条是1236工程移民,其实就是更大规模的吊庄移民。
  截至1999年年底这个项目总结时,宁夏仍然有36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这些人一年的人均纯收入连800元全部不到,投入和劳作全部是负产出。2021年,在国家新的扶贫空间计划中,确定了中国还有500万人在当地经过任何努力全部没有条件就地脱离贫困。当初,宁夏初步估量占50万人。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马明感慨不已:“我们的山区扶贫工作没少做啊,可是扶来扶去,贫困人口却只多不少。搬出来的人确实脱贫了,可是到山区一看,贫困情况照旧。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在增加,这么下去永远全部拔不了当地的穷根。我们要扶贫就必需另谋出路。”
  2021年1月7日,在自治区计委农业处担任处长一职的马明到海原的南华山考察,当初的南华山还是牧场,当地农民靠喂养牦牛为生,也开垦种地。肆意放牧、开垦耕地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林。当初,马明就和同事们商议着让这些人搬出去,增加森林面积,确保生态环境。敢想敢干,回来后农业处的同志们就主动组织南华山当地农民的搬迁工作,把南华山当做宁夏的第一个移民试点地域。自此拉开了生态移民的新篇章。
  宁夏提出的生态移民概念,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起初,国家将移民试点工作定义为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作,并在全国安排了4个省区作为移民试点省区:南方是云南和贵州,北方是宁夏和内蒙。马厅长告诉我们:“我们宁夏的移民工作和其余地方意义不一样,宁夏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全部在林区居住,饮水困难、行路困难、土地瘠薄、连年干旱难以生存,而且和林业、木业、生态的矛盾全部很突出,我们的移民工作和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生态移民’这个概念,既出自宁夏也被宁夏落实得最好。”
  生态移民是整村搬迁,让搬出来的农民集体脱贫致富,也愈加根本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于恢复生态、生态建设起到了主动的作用,并避免了吊庄移民时出现的反弹情况。生态移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最让马明快乐的是另外一件事:从泾源移到长山头农场的移民,搬过去后的第二年,有个泾源的小伙子娶了当地长山头的媳妇,马明知道后尤其快乐,还专门去参与了她们的婚礼:“山区贫困地域的人来到发达地域的农场,农场的姑娘愿意嫁给她,这就说明她们融合了,是一个文化的差异、生活****惯差异的融合,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固原市六盘山区因为长久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这个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