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邓拓邓小岚邓拓之女邓小岚:用歌声改变一座山村
一位北京老人,退休后奔走在北京到河北阜平县马兰村的山路上,她奉献支教,8年带起一支山村小乐队,用歌声改变一座山村。这位老人就是老一辈革命家、优异的人民新闻家邓拓的女儿邓小岚。邓小岚说,马兰村在我生命里有着不一样平常的意义,我是马兰村的孩子。2021年6月23日晚,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登上“红歌嘹亮唱响中国”演唱会的大舞台,和著名主持人、歌唱家同台献唱,共庆建党90周年。截至7月1日,为期一周的马兰村小乐队“寻梦北京七一行”大型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为关注……
我是马兰的孩子
北京到马兰村的路途并不遥远,却很不便捷,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定州,再从定州乘车到阜平县,最终再等从阜平到马兰村的班车。早上8点出门,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到马兰村。就是这段路,邓小岚从2021年起,每个月全部要往返一趟,一走就是8年。直到2021年10月,阜平通了高速路,这段旅程才缩短为5个多小时。
马兰村在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现人民日报前身报社的所在地。邓拓曾任该报的社长兼总编。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19名马兰村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而惨遭杀害。以后邓拓写燕山夜话时,署名“马南”,为的是“对这个村庄的永远思念(聂荣臻语)”。邓拓之妻丁一岚在一次突围后生下了邓小岚,和很多那个年月出生的共产党人后代一样,邓小岚被寄养在马兰村周围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养父母和村民悉心地保护为炮火中出生的她留下幸福无忧的童年。多年来,她一直把这里视为第二家乡。
邓小岚小时候和父母聚少离多,长大后,她每次请父亲讲出版晋察冀日报时的艰险,父亲总是淡淡一笑,说:“那是我分内的事,比起办报过程中牺牲的同志,那点艰苦不值一提。”
大学毕业后,邓小岚分配到山东工作,1995年调回北京。这时母亲丁一岚和晋察冀日报的好多老报人致力于那段光荣历史的研究。邓小岚便帮着誊录整理,以后看到这些80多岁的老人还四处忙碌,她就加入了晋察冀日报报史研究会。伴随对父亲所走道路的探究,她对父亲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
在国家级和河北省级地图上,没有马兰村的标识,只是在河北省阜平县的地图上,才能够看到一个革命老区红色报纸基地和印刷故地。邓小岚在一个黑白色的区域地图上,用红色水笔标出当年父辈革命家辗转行走的路线。父母和很多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曾滋养了激情燃烧的英魂的土地啊,让邓小岚深深向往。她和弟兄姐妹们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育。1997年,她和妹妹邓小虹寻访父辈的足迹,重回马兰村。没想到,地图上区区一指间,却是悬崖峭壁间数百公里的崎岖小路。
为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凭着童年时模糊的记忆,邓小岚姐妹俩一路探询,辗转一天行程,在暮色朦胧时,来到马兰村相邻的麻蓬村村口。她向一位老农妇探询自己干爹的名字:陈守元。那是她三岁前寄养的那户人家,她一直称那对培育她的夫妇为干爹干妈。记忆里,还有位瑞姨很疼爱她,听父母说,当年她出生时,瑞姨16岁,刚刚夭折了第一个孩子,瑞姨一看见襁褓中粉嘟嘟的小岚就很喜爱,期望负担起培育她的重担。不过自己年纪尚轻,没有育儿经验,只好把这份愿望化为对她的疼爱,常常来小岚的干妈家抱她。老村妇听了她的问话,愣了,她对于陈守元一家很熟悉,可久居深山无贵亲,眼前这两位是谁呢?邓小岚和她对视的瞬间,忽然,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