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顾恺之的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简答.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顾恺之的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简答.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4/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顾恺之的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简答.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顾恺之的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简答
摘要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的顾恺之,在绘画领域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对中国人物画产生了主要影响。本文关键对顾恺之的传神论进行了叙述,从阿堵传神、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三个方面做了系统的论述,并利用一定的例子对以形写神作了深入叙述,论述了传神论对她以后的画家的主要影响。进而联想到现今我们有些绘画存在呆板的问题,一味追求程式化从而忽略了画面的“神”,并叙述了传神论对我们绘画的指导意义。最终笔者提出了部分自己的见解,即要想使画面达成传神的效果应该注意的多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阿堵传神;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 J20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346202110-0032-02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佛教的传入,玄学盛行;给生逢乱世的民众注入了一针麻醉剂。加之统治阶级的力倡,玄学成为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顾恺之传神论的产生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
  顾恺之344-405,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在绘画领域第一个提出了传神论。其现存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在这三篇和世说新语中,她第一次明确提出绘画重在“传神”、“写神”、“通神”。传神论最初是针对人物画而提出的,顾恺之提出塑造人物形象时不能仅仅满足于人物姿态的自然逼真,而要求深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为此,她明确提出并论述了“传神”的概念。
  一、阿堵传神
  提起传神,根据通常人的思维,首先想到的就是眼睛的传神。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经过一个人的眼睛能够窥探出她一定的心理活动。对应的顾恺之画论就尤其重视眼睛的传神作用。她认识到对人物神情的刻画是达成“传神”的主要手段。而对人物神情的刻画最成功和最关键的手法,就是她总结出的“阿堵传神”说。据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有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魏晋胜流画赞中也记到“和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和之俱变矣。”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经过人物眼睛的描绘能够反应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气质,也能够窥探出一个人的内心和灵魂。眼睛是传神的关键部位,正因为如此,她才数年不点眼睛。而且对眼睛的刻画要正确,失之毫厘可能所表示出的神情就大相径庭。眼睛对于神情的刻画尤为主要,因此顾恺之十分强调“阿堵传神”。
  二、以形写神
  “阿堵传神”当然是达成传神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不是唯一的一个路径。对人物形体的描绘也能够达成一样的目标。据魏晋胜流画赞中记“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顾恺之认为,在绘画中要表现人物的“神”――气质、精神,必需从“形”的角度描写,先求形似,然后达成神似。经过画面形的描绘,传达出其“神”,没有形的描绘,就无法反应出“神”,“神”也就没有了寄托。
  顾恺之除了“阿堵传神”之外,还尤其注意人除了眼睛之外的面部器官和人物性格的关系。世说新语・巧艺中也有记载说:“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恺之依据裴楷“有识”的特点,在颊上加上三根毛,马上使她的精神气质活灵活现的充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