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生死一线强渡大渡河.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死一线强渡大渡河.doc

上传人:ipod0a 2021/4/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死一线强渡大渡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死一线孤军勇 红军勇闯大渡河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后,大踏步向川南急进。蒋介石判断红军会走当年石达开的老路,便紧急调动10余万中央军及7万川军,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
  大渡河发源于四川、青海交界的果洛山,会聚高原山地的雪水溪流滚滚向南,劈开横断山脉,转而向东奔涌。紧靠大渡河拐弯处的南岸有一个著名的渡口,便是安顺场。
  1863年5月,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率军4万来到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准备渡河北上直取成都。然而他过于轻敌,耽误了渡河时间,以致清军沿河布下了防线。石达开挥军数次抢渡,损失惨重。又加彝族土司催军袭击,终于一败涂地。为保全自己的余部,石达开主动投入敌营。然而清军毁约,杀害了被俘的全部太平军,又将石达开杀害于成都,造成一段千古教训。
  为了不做石达开第二,毛泽东及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衔枚疾进,力争夺取先机,抢渡大渡河。1935年5月16日,中央红军首先打下了西昌至会理大道边的德昌县,其后继续北进,直取西昌。西昌是川南重镇,是大渡河的外围防线要塞,有川军2个多旅守卫。得知红军攻来后,西昌守军急忙收缩兵力准备固守。然而红军兵锋一转,绕西昌而过,轻易闯过了大渡河的外围防线。
  5月20日,红军先遣队的先锋红1团抵达泸沽县。其后,在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的指挥下,红军兵分两路,直取大渡河。当时从泸沽到大渡河边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到汉源的大树堡,这是当时通往雅安、成都的大道;另一条是经冕宁,过彝区到安顺场,这是一条难走的小道,而且要通过彝汉民族隔阂极深的彝族聚居区。蒋介石判断红军过不去彝区,必定要走大道,便调集重兵于此。而刘伯承就偏行险道,命左权和刘亚楼率红2团走大路佯攻大树堡;而刘伯承和聂荣臻亲率红1团走小路迅速冲向安顺场。
  佯攻大树堡的红2团一路连续击溃小股敌军的阻挡,于23日下午攻占大树堡。其后左权、刘亚楼亲临大渡河边,指挥战士们集木造船,砍树扎筏,将声势造得很大,从而使对岸的国民党军深信红军要在此渡河,急忙调动各路部队前来阻截。
  在红2团佯攻大树堡的同时,刘伯承等率红1团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奔向大渡河。在通过彝区时,一度遭到了阻截。然而红军严守纪律,坚决执行了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感动了彝民。刘伯承还和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结为兄弟,这就是著名的“彝海结盟”。通过彝区后,红军不怕疲劳,冒雨急赶,一昼夜行军150里,终于在5月24日夜赶到安顺场。
  红军迅速击溃了守卫安顺场的两个连敌军,抢得木船一只,控制了南岸渡口。然而大渡河宽300多米,水深约10余米,流速约每秒4米,水中礁石林立。尤其5月正值河开期,上游河水暴涨,浪涛汹涌。而对岸则高山连绵,易守难攻。红军面临了一道险关。
  5月25日上午,在刘伯承的亲自指挥下,红1团团长杨得志组织了以连长熊尚志为首的17名勇士,在几名船工的配合下,乘一只木船开始渡河。对岸的国民党军发现后,猛烈开火阻击。渡河勇士们一边开火还击,一边奋力划船。渡船离北岸越来越近,终于靠岸了。这时一股国民党军冲出来准备封锁渡口。对岸的杨得志急了,命红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开火阻击。神炮手赵章成只有3发炮弹,但却两发两中,一下就把冲来的敌军打懵了。17勇士乘机跳上北岸,一阵手榴弹冲锋枪,把剩下的敌军打垮了,占领了渡口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