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2、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3、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材料分析
课前准备:多媒体、搜集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学生思考回答:你能告诉老师这句古语的含义吗?那你有正确的是非观吗?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拔:点出标题中“是”、“非”分别指什么,(反问)你能明辨是非吗?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探究园--“班级风景” 的行为。
新授过程:
铸造良知的标尺
1、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活动一:“班级风景”
指导学生阅读P11-12
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1)、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情是否是“好朋友”应该有的行为,分组讨论并作是非判断。
(2)、同学、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交往?(要讲原则,分清是非。)
(3)、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有是有非的,我们应该怎样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4)、让学生归纳如何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并把它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周立与王云海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说明,这两个朋友做事有是非不分的倾向。
“等价交换”——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他们各自的责任,应该自己完成,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打抱不平”——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不能“以牙还牙”。
“好样的”——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的判断,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过渡:那么,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尺呢?让我们先看看这两则新闻。
2、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尺?
活动二 “透视社会” (投影)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某市一对携巨款的夫妇遭到两名歹徒飞车抢劫,在与歹徒争抢中,装有巨款的塑料口袋被撕破,数千张百元大钞满天飞。身为商铺老板的冯小明,“听见喊声,立即冲了出来,飞快地奔到歹徒跟前,一脚把歹徒踢翻在地”,没有犹豫和退缩;轻纺城的7名保安,跟着歹徒紧追不舍,不惧歹徒挥舞着的刀,最终将其制服;最后的一幕更是感人至深:周围的商家和过路的群众都自动围过来帮助她捡拾,27万巨款分文不少地回到受害人手中。
材料三:2011年1月16日,一辆货车行至硚口时失火,车主组织几名民工,爬上车灭火,无奈火势越烧越猛。消防车闻讯赶至,边用水龙朝火焰猛灌,边将已着火的东西掀下卡车,以免引燃更多货品。与此同时,数十名围观者一哄而上,狂捡值钱的东西据为己有。车主等上前阻拦,但因人少势单,控制不住局势。警方赶至后,才将哄抢的人群驱散。
过渡:社会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有形形色色的人,立足于其中要分清是非,正确对待各种社会影响。
思考问题:请你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去比较两则材料中的市民
师生归纳:我们要铸造良知标尺,就要懂法律、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学会理性分析,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二)正确对待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