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ppt

格式:ppt   大小:1,616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ppt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2021/4/6 文件大小:1.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大气污染物
传输和扩散
污染源本身特性
气象条件
地面特征
周围地区建筑物分布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化学……
大气气象学……
污染气象学……
气象条件对污物的稀释、
扩散作用
污染物对气象的影响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一、大气圈垂直结构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逸散层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
指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
气温
气压
大气密度
大气成分
气温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强烈对流作用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
对流层(~10km左右)
近地层:地面上50~100m,上下温差大
大气边界层:对流层下层1~2km,地面阻滞和摩擦作用明显
自由大气: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可以忽略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存在同温层:对流层顶35~40km,气温-550C左右
同温层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逆温
20-25km:集中了大部分臭氧
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
平流层(对流层顶~ 50-55km )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对流运动强烈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气体分子高度电离
暖层(中间层顶~800km)
散逸层 (暖层以上)
气温很高,空气稀薄
空气粒子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大气压力的垂直分布:
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大气密度:
和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几乎相同。
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
主要取决于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的强弱。
均质层:80-85km以下,湍流扩散为主,大气组成基本不变;
非均质层: 分子扩散为主。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二、 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
天气预报中:、百叶箱内气温。
2.气压
单位:mb(毫巴) 大气的压强
1atm=101325Pa==760mmHg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3.气湿 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A、绝对湿度
定义:1m3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kg)
B、相对湿度
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的百分比
计算式:
由理想气态方程可以得出:
水汽的气体常数
水汽分压
空气温度
饱和空气的水汽分压
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可以容纳更
多的水汽时,为饱和空气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C、含湿量
定义:湿空气中1kg干空气包含的水汽质量,比湿
定义式:
干空气的密度(kg干空气/m3湿空气)
空气的绝对湿度 (kg水汽/m3湿空气)
干空气气体常数:
工程上,空气的含湿量定义为1标准立方米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气质量。单位: kg水汽/m3干空气,d0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kg水汽/kg干空气)
相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