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描述桑葚的优异抒情散文 初中优异抒情散文
风儿轻轻吹来,桑叶起舞、桑葚微颤,思绪不禁又被带回到了童年,带回到了童年时村边的那片桑树林。下面是xx给大家带来的描述桑葚的优异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桑葚的优异抒情散文:紫红色的桑葚
刚刚进入五月,桑葚就熟了,也忽然就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无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哦,桑葚,紫红色的桑葚。
小时候,每当这时候,村子里有些文化,住在我家隔壁的虎大爷总是给我讲《诗经》中所说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和士耽。”而我总是听得云里雾里,不解其意。慢慢的才知道,诗经中用斑鸠吃了桑葚会甜得迷醉得掉落树下,然后轻易地落入猎人的手中,以此来劝戒少女们不要轻易地陷入爱情的甜蜜之中而遭受不幸。那时,对于姑娘们该怎样抵挡爱情的诱惑和陷阱,我懵懵懂懂,也并不在意,我弄不明白的是,那桑葚的甜蜜果真会使斑鸠鸟醉得从树上掉落下来吗?为此,每十二个月的五月,引得我总是想早早的品尝桑葚的美味,并从中一遍遍体会和想象斑鸠鸟会不会真的醉成那个样子。
那时,村子里种桑果树的人家似乎不多,在我的印象中也就虎大爷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桑树,枝繁叶茂,奇秀无比。每逢桑葚成熟时,经常会有成群的鸟儿盘旋在桑树周围,叽叽喳喳的飞来飞去,试图啄食成熟的桑葚果。这时,我总是睁大眼睛,死死地守在桑树下,好奇地观望飞来飞去的鸟儿,心里在细细的想,那里边是不是有斑鸠鸟呢?
以后,虎大爷笑了,桑葚成熟季节,还常常捋着胡子,给我念那首有关桑葚的歌谣:
小小桑葚挂满天。
红的酸,紫的甜。
吃多涨肚真要命。
看你贪吃行不行。
我似乎总算有些明白,桑葚好吃,原来是怕斑鸠鸟多吃,也怕我们吃多啊。
然而,紫红色的桑葚,总是那么有力地诱惑着我的童年,从挂果开始,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情有独钟地守在树下,看桑果一天天的改变。我们发觉,刚挂果时,桑葚的颜色绿莹莹的,像翡翠,漂亮极了;慢慢地变得黄澄澄的,又像琥珀;过不了多久又变得红彤彤的,像绛珠;待等到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时候,就肯定大熟了。成熟时的桑葚胖嘟嘟的,紫黑紫黑,粒粒饱满,像一串串黑珍珠,令人垂涎欲滴。这时,小伙伴们便蜂拥而上,大把大把的采摘桑果,塞到嘴里,唇齿间顿感酸酸的、甜甜的,直吃得我们嘴角四面黑黑紫紫的一大片。大家相视而笑,赶忙跑到小溪边去洗嘴巴,可任你怎样撮就是洗不掉,偷吃桑果显著的写在脸上。有天晚上,同伴里绰号叫“大头”的果真“吃多涨肚真要命”,肚子大痛,哇哇大叫,连夜到镇里看医生。
虎大爷还说了,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果就是皇帝的御用补品了,因此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相传,三国时期北方战乱不停,田园荒凉,民不聊生。好在那时候遍地全部是桑树,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就摘下桑果晾干贮备起来以备荒年。有一次,曹操率领千军人马,行军途经一地,缺乏军粮,地方长官知道后,就动员当地百姓进献积储的桑果,从而处理了曹操缺乏军粮的燃眉之急。
再以后,到她乡求学读书,就再也听不到虎大爷讲桑葚的小说了。只是那年的初夏到一个村里实习,又和桑葚不期结缘。
五月的乡村,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走在村巷里,艾草那种清清的、淡淡的香气悠悠的飘来。深深地吸一口,便有了一点微微的眩晕。桃花早已谢了,路旁开满了很多不著名的野花,红的、粉的、黄的、紫的,好看之极。
那天,我和同班的“眼镜”沿着石板路来到一个小院落,但见院子里一棵桑树挂满了紫红紫红的桑葚,我和“眼镜”兴奋不已,叉开双腿,就要上树采摘。忽然,一条黄毛大狗“汪汪”叫着径直朝我们冲来,吓得我们落荒而逃,慌乱中“眼镜”还丢了一只鞋子。
“黄毛---”,细细的喊叫声以后,没有了“汪汪”的叫声,我和“眼镜”扭头一看,那条黄毛大狗正摇着尾巴站在一个十五、六岁长相清秀的女孩身旁。见有些人看着狗,我和“眼镜”壮着胆转身想去检鞋。
“过来,别怕。”女孩嘻嘻笑着,朝我们招着手。
捡了鞋,女孩还邀我们一起采桑葚。
以后,得悉女孩名叫桑子,是这家院子主人一个瘸子孩子的童养媳。女孩父母早逝,这家院子的主人是女孩一个远房亲戚。我和“眼镜”深深为女孩坎坷的命运而感慨,为女孩的前景和未来惋惜和担忧。
往后的日子,我们仨常常一起采桑葚,到田间见习时,我和“眼镜”还邀女孩和黄毛到野外来看不著名的野花。我们追着黄毛在田野里愉快地奔跑,五月初夏的凉风,吹着女孩飘飘的长发,定格成乡间漂亮的风景。
30天后,我和“眼镜”就要回学校了,临别时,女孩带来一蓝的桑葚,一直送我们到村口。在女孩和黄毛的身影逐步淡去中,我们依依挥手----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