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鉴赏——景物形象.ppt

格式:ppt   大小:559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鉴赏——景物形象.ppt

上传人:AIOPIO 2021/4/8 文件大小:5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鉴赏——景物形象.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鉴赏——景物形象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景物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事物形象(咏物诗)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
物象:
景象:
写物 ——托物言志
写景——借景抒情
形象鉴赏 · 景 与 物
鉴赏——景物形象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
鉴赏——景物形象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鉴赏——景物形象
意象,它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意象是具体事物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一、知识储备
鉴赏——景物形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壮阔、高远          
细腻——空寂、幽静、幽美、宁谧
繁复——明丽、热烈、繁华、喧闹
清冷——暗淡、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10个意象,共同形成了凄清苍凉的意境。
鉴赏——景物形象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二、规律: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鉴赏——景物形象
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1、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手法)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形象鉴赏 · 景物
鉴赏——景物形象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
例题展示一(07四川):
鉴赏——景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