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非诚勿扰2021非诚勿扰最新一期
案例一 一老师要参与市级赛课活动。为了调动将讲课班级学生配合自己教学的热情,她郑重承诺:通常到时课上能主动回复问题,举手回复次数在五次以上的,老师奖励该同学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次赛课的执教内容就是装满昆虫的衣袋)。此言一出,学生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赛课时,该班学生讲话异常踊跃,连平时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也一反常态,主动配合(当然,她们为了能够回复正确,在课前也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这节课大获成功。然而,该老师的承诺也伴随赛课活动的结束悄然“功成身退”。可能该老师真的忘记了这码事,然而很多学生没有忘记,甚至有点“耿耿于怀”――“老师什么时候奖励昆虫记呢?会不会又是骗人的?”“唉,现在的老师怎么说话全部不算话呀!”……
案例二
这是一节区级展示课,教学内容是复韵母“ao”“ou”“iu”和声母的拼读。老师设置了游戏步骤――逛超市,就是老师在卡片上用拼音列出要购的食品,学生拼读,老师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对应东西。为了让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的参加性更高,老师一边一一展示食品,一边不停地说:“谁要是拼读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下课后这个吃的就送给谁!”因为所展现的全部是好吃的,因此学生们全部被吸引住了,读拼音全部很卖力。这节展示课自然得到了全部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然而,当下课铃响起,老师立刻收拾好那些食品离开了教室。学生们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嘴里不停地小声嘀咕着:“我好想吃啊!”
案例三
这是一节校内教研组研讨课,讲课内容为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书本。执教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很到位,课堂教学也是有条不紊。临近下课时,老师为再次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丹桂飘香的季节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下了课后一起去校园找一找秋天的足迹,好吗?”学生们马上欢呼雀跃。然而,下课了,学生期待着和老师“一起”去找“秋天的足迹”,可老师走了,她把这茬儿已忘到了九霄云外。
反 思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且不管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如此奖励或鼓动的方法是否适宜,但老师既然已经许下诺言,而兑现诺言又不是困难重重的,甚至是轻而易举的,那么老师就应该立刻推行诺言;退一步说,即使不能立刻推行诺言,也应该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惜的是,这些老师像没事儿人似的。老师面正确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木偶。孩子的心是不能欺骗的,因为老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而不是骗子的行当,为达目标不择手段。正像传教士的品质会影响大家对上帝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