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自来水公司党建工作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来水公司党建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微笑微笑 2021/4/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来水公司党建工作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来水公司党建工作总结
第1篇:自来水公司党建工作会议记录 茌平县自来水公司 研究党建工作会议记录
会议地点:党员活动室 会议时间:6月22日上午 出席会议人员:全体在职党员 主持人:吕志远 记录人:许晓霞
会议内容: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二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发挥党委在企业选人用人中的主导作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五是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拓展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空间;六是重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思想、作风能力都过硬的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经过讨论,党群工作部制定了以上各项工作要点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保证我办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驾护航。
我公司党委书记张建军同志在会上强调:党建工作作为我公司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工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各科室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科室党员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领导有力,通过抓党建来推动我
1 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促进我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还对公司今年下半年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各项工作提出了责任到位、明确细化的具体要求,对党群日常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努力建设健康的政治文化,为我公司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2篇:重庆市自来水公司党建案例 五变五创新
党建新天地
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渝水模式”情况汇报
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成立于1932年,是市属重点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重庆市主城500平方公里、600万人口的公共供水任务,下辖二级单位21个,员工2300人,公司党委下辖24个党支部,党员817名。近年来,公司党委紧扣“政府放心、市民满意、企业增效、职工乐业”运营目标,做到“发展不松劲,探索不停步”,在载体、平台、思维、机制、方法等方面践行“五变”、“五创新”,有效增强了党建工作活力,助推企业取得突出生产经营业绩,开创了具有浓郁重庆水务特色的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起因与做法
案例一:变载体,党建体系更科学
公司下辖组团式水厂7个、综合性营业管网所3个、工程类子公司4个,还有教学、科研、设计等单位,工作性质和自身实际各有不同,但在公司近年开展的党建工作中,采用传统的“一个套、一把抓”模式布臵工作,按部就班照文件安排,循规蹈矩照套路方法,考核评比更是“黄鳝鱼鳅扯成一样长”,因而导致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载体单
一、发展失衡,基层党支部也时常反映工作开展难、障碍多、形式重、收效差。公司党委根据这一情况,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和惯性思维束缚,因势利导,按照“分类指导,
- 1 推打造多个“民心工程”。针对司属四家工程类子公司党支部工作实际,一是把
“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设在工地,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易比学。二是把“一讲二评三公示”前移现场,做到党员践诺人人监督、工作进度天天上墙,把鞭策激励作用发挥极致。通过上述举措,在我市西永、蔡家公租房一户一表安装及配套工程、渝中区一户一表全覆盖工程等多个“民心工程”中有效发挥作用,提前出色完成施工任务,受到市、区政府高度评价,实现“党建全参与”。
案例二:变平台,党建工作更扎实
江南水厂材料库房班组,曾是“脏乱差”的典型,见领导来了就躲,“羞于见人”;见来访者就推,“闭门谢客”;材料存取效率低下,“烂账一本”。但此时党建工作均在厂党支部层面开展和考核,“上面认真安排、中间善于传达、下面积极敷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较为突出,职工群众反映强烈。公司党委针对这一弊病,一改惯常模式,将基层班组(科室、车间)作为党建工作主平台,大力实施三条举措,使该班组在短短一年内“改头换面”,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被公司授予全司首个“精细化管理示范点”称号。
举措一是树立并倡导“班组强则企业强”理念,统一员工认识,让党员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多用心、勤动脑、善动手,做到“班组事、企业事、发展形势,事事关心”。二是积极开展“三亮三比促管理”等助推活动,树立比学赶超标杆。三是深入开展班组、党小组、工会小组、团小组“四位一体、四组共创”活动。
- 3 的契机,加快其接纳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速度。如在丰收坝水厂推行“1231”班组运作管理模式,工作效率大为提升,后进员工主动转变。
三是对口指导抓“双创”。推进党委成员、支部班子、技术人员对口指导机制,点面结合,引导员工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突出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双创”,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挖掘创新潜力,积极研发和申报具有自主创新、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革新项目,同时避免低水平重复。
案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