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于IPv6的路由选择协议研究]路由选择协议
摘 要: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网络技术。那么如何配置高效而稳定的IPv6网络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IPv6的基础上,对主流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进行介绍,并对其作了比较。
关键词:IPv6 路由 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13-02目前,基于Internet的各种物联网应用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物联网终端接入量也急剧增加。而Internet当前使用的IPv4正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举步维艰。为了彻底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从1995年开始研究下一代IP协议,即IPv6。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那么基于IPv6的路由选择协议也应相应的变化。
IPv6下的OSPFv3、RIPng和IS-ISv6路由协议都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域内路由选择协议。本文将对这几种协议进行分析和比较。
1 IPv6下OSPFv3路由协议
OSPFv3即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第三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version),在RFC2740中定义。在从IPv4~IPv6过渡的过程中,OSPFv3成为IPv6网络中的核心路由技术,下一代网络中动态路由选择中的主流协议[1]。 OSPFv3基本上延续了OSPFv2的框架,但是针对IPv6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一条链路上运行多个实例的支持。OSPFv3通过数据报头部的InstanceID支持在一条链路上运行多个OSPF的实例,而在OSPFv2中是通过数据报头部的认证字段来达到相同目的。
(2)链路本地地址的使用。OSPFv3为了实现“邻居发现”和“自动配置”,在单独的链路上使用本地链路地址,IPv6路由器不转发那些有本地链路源地址的数据包,使用路由器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以FF80::/10开头)作为源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3)OSPFv3还对LSA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义。在OSPFv3中,公告网络拓扑结构和IPv6 地址的任务被分配到新引入的和已有的LSA中。这样可以使得OSPFv3更方便地支持新型网络协议,也使得OSPFv3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只需要很少的网络升级,无需重大的协议迁移就可以提高IPv6的性能。
(4)OSPFv3还增加了多种可选功能,在报文中增加了许多可选的功能控制区域,来实现路由协议的通用性。
总之,OSPFv3与过去的协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提供非本身固有的安全性来简化消息的结构。通过利用IPv6报文中的安全扩展包头,OSPFv3消息可以被认证和加密。
2 Ipv6下的RIPng协议
RIPng(RIP next generation)是在RIP-2协议的基础进行的修改,是针对IPv6定义的新版本。RI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一种典型的距离向量协议,在RIP路由协议下,路由器每30s定期的向其它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如果在3min内没有收到相邻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其标识为不可达;如果再过120s没有收到网络邻居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其从路由表中删除。这个过程保证了邻居的维持性和可靠性[2]。
RIPng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