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文档名称:

西安市明城区地铁4号线沿线地下建筑利用现状的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1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西安市明城区地铁4号线沿线地下建筑利用现状的研究.pdf

上传人:2028423509 2014/7/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安市明城区地铁4号线沿线地下建筑利用现状的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市明城区地铁 4 号线沿线地下建筑利用现状研究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硕士:潘蓉
指导教师:王健麟副教授
摘要
在现代生产力及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正以飞快的速度实现其巨大的发展
和进步。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尤其是人口数量为百万乃至千万的大
城市,出现了诸如用地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以及人类生存空间不足等
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
此,城市只能依靠开拓新的城市空间来发展,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用地基础上增加
城市空间的容量。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源及载体,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开发
利用都是完善城市的功能,实现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及立体化开发的基本条件。
本文研究的内容为西安明城区内的和平门至火车站站前广场沿线的地下建筑,
该区域位于西安市重点历史保护区内。明城区是西安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西安
市最大的商业圈。唐皇城复兴规划欲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措施,将明城区打造成一
个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以商贸、居住、旅游活动为主的城市功能区,至 2050 年
其居住人口的密度从 40W 人/km2 降低至 22W 人/km2,同时完善该区域的史迹保护、
公共设施及景观环境。
本文以唐皇城复兴规划、西安地铁规划(重点为 4 号线的规划)及明城区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为前提,通过对和平门至火车站南广场沿线地下建筑的深入
调查,对其功能、建造年代和规模、使用率、开发动因等进行调查,获取调研基
础资料。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对地下商业、交通等的利用现状进行分
析,继而找出研究区域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实例的研究分析,
汲取优秀案例中的精华部分,吸取较差案例中的失败经验,同时结合以后将要修
建的地铁 4 号线的规划对明城区地铁 4 号线沿线地区地下建筑提出了具体的规划
思路和总体规划布局及目标。然后通过重点分析该区域的整体设计要点,提出了
地铁 4 号线沿线地区地下空间的具体规划构想和规划方案。希望随着地铁的建设,
本文对西安市明城区的地下空间的再开发利用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使明城
区的地下空间能够更加有序合理地发展。
关键词: 地下建筑,研究区域,现状调查,现状分析,规划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udy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long the Subway line 4 of
The Tang Imperial City in Xi'an
Specialt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Name: Pan Rong
Instructor: Associate Jian-lin
Abstract
With the modern productiv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the human
being achieve to its tremend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t a rapid pac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city, especially the big cities in a population of
millions, aii had a series of urban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l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lack of human living space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 a large extent. So, the city should r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 space to make progress, it means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of urban space based on the original site. As the resources and carrier of urban
development, as a space and floor space, the underground spa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