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发展引导“中国制造”的中国标准.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展引导“中国制造”的中国标准.pdf

上传人:pk5235 2016/5/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展引导“中国制造”的中国标准.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ABI再嘉‰泼鹰弓叠导H中国制遭”的中图禄灌易风郄凌武一、中的重要标志之一。五十年代建国初期,经过长期战争,国家百废待兴。这时苏联的援助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在引进原苏联技术的同时,我们参考原苏联模式建立了我国的标准化体系。这在当时是非常宝贵的, 毕竟我们开始了自成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的低下,我国标准长期跟在技术后面,僵硬被动的标准,事无巨细地涉及各个领域或方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制造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与差距较大,不得不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并不适当地变更了标准中有竞争意义的要求。随着对外贸易发展的要求,我国加大了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这时候我国标准又跟在国际技术的后面走。事实说明,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可能拥有具有竞争力的标准,当然也就很难有响当当的中国制造。今天的中国更需要有中国标准引导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应当承担起使中国制造更多地融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历史重任。现实是中国标准历史使命的攻坚战场。有人说我国是“世界工厂”,也有人说是“世界加工厂”,在这一背景下的“中国标准”面临着“中国参照”和“中国创造”的双重考验,作为产业界和标准化方面的有志之士有必要给与高度关注。一是技术引进中有关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标准问题。涉及消耗能源环境资源较大的产业, 在发达国家立足成本日益高涨,甚至难以维系,逐步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并成为了接受地的经济支柱。然而,其在当地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却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相关领域中的有效提升。二是信息技术领域,伴随组装生产线、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导入,知识产权使中国企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同时也说明,标准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因素和商业机会。然而,在国内多数与标准及标准化有相关关系的机构和人士中这种观念极其淡漠或不受重视。三是传统产业包括面向传统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在孕育中国制造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这一领域的特点是:;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少;市场空间大: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强。这些条件为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标准,从而正确引导中国制造,积极推动中国创造极为有利。另外据有关统计,中国外贸依存度现已超过 80%,居世界第一,并主要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这里有按国外标准生产的来料加工型产业; 也有按国内标准或国际标准生产的自主出口型产业。但多数属于前者。从产品溯源看多数属于“中国生产”;少数属r‘中国制造”,几乎没有‘‘中国创造”。二、奋起直追的中国标准将引导中国制造走向辉煌 “中国标准”,结束了“七国八制”时代 04程控交换机。当年邮电部把全套只用了5年(设计寿命30年)的日本程控交换机全部更换,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卖给我们的是纵横式程控交换机, 而当时国际上早就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了。二是因为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不兼容。日本标准的传输接口是 T1,。而欧洲标准是E1,,设备根本无法对接。日本人想借此垄断中国市场,但 1984年的一次故障造成京沪通信中断24小时,震惊了世界。中国为了引进数字程控交换机,不得已全部淘汰日本设备。这就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