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态文明征文—,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人和自然友好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需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和自然友好共处中,实现本身的可连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就拿**湖来说,学大寨时的围海造田,前几年的银鱼养殖,机动船的油污,旅游的开发……经历了由友好到失衡、再到**谐的螺旋上升过程。在原始社会,人和自然友好共处,因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这种友好更多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友好关系的主导原因是自然。到农业文明时期,伴随生产力的提升,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试图改造自然。人和自然在整体上保持友好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的不友好。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升。这时人类对自然的理念也发生根本改变,由“利用”变为“征服”。但令人叹惜的是,因为盲目自大,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变成了对自然的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消耗,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日趋恶化,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人和自然友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和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个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一个文明范式的根本性转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当代化过程之中,必需总结人类在处理和自然关系过程中的经验得失,避免传统工业文明发展中出现的弊病,主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友好发展。
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是一个真正的平等、友好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过去认为,自然财富是无限的。由此,大家肆意开发自然资源,不计后果地掠夺自然,加剧了人和自然的冲突。现在,我们必需确立可连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主动保护统一起来。实践已充足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经典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代价极其昂贵。在今天当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生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其次,要提升大家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伴随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关键文明形态。那么,怎样来培养大家的生态文明意识呢?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生态文明观念的关键,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塑,目前最主要的是转变环境教育观念。要从人和自然友好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升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幅度提升社会公众参加可连续发展的力度,使大家逐步树立起“一个地球”的意识,树立起人和自然平等的思想。其二,加强生态教育,提升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靠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大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必需把道德关心引入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