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21年个税之痒 个税计算器.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个税之痒 个税计算器.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4/1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个税之痒 个税计算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个税之痒_个税计算器

  中国目前赋税,不论企业还是个人,从营业税到所得税,不可不谓沉重,目前局部“减税”方法并不足以处理问题。  从任何一个理由来看,中国大陆城市之中,没有一个能比上海更能承受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光荣和梦想”。今年上海金融服务办副主任徐权就无奈表示,“部分金融业高管认为上海的个税太高了,和香港、新加坡比没什么优势,吸引不了人才、机构的聚集。”而在非公开场所,很多沪上外资金融人才提得最多的要求,听说也是个税。
  乍看起来,金融业作为镀金行业,“钱”途可嘉,缘何发愁?原因在于,我国最高高达45%的个税之下,以薪酬作为关键收入的金融业高管收入大为打折,不少人百分比纳税百分比可能超出40%――工资中一小半领了也是“白领”。和此同时,高昂的税收并没有对应对应的社会福利,内地医保、社保等很多优惠对于外籍雇员来说无缘享受――近期中国可能要求外籍雇员缴纳社保费,不过自愿还是强制依旧未见明晰,极难断言利好抑或加大成本。
  对比之下,香港工薪最高税率仅为15%,新加坡最高税率则不超出20%,社会福利却不可同日而语。
  近期罗兰•贝格公布的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显示,对比整体指数22%的年均复合增速,金融人才比起其它指标增速乏力:2021年同比仅增加%,同比增速大为放缓,高管和研发人员更是结构性缺乏。
  对于个税,上海以“奖励”的方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金融高管进行退税,据悉最高幅度可达成4成,使其赋税百分比不超出25%。
  这并非孤例,据悉北京等地也有针对金融机构的个税优惠。不过,类似举措并非一劳永逸,其不足依旧很显著。
  首先,个税属于“共享税”,也就是由中央和地方分成。早先是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2021年以后改为六四开,市和各区之间往往也存在不一样分成百分比――也正所以,上海方面的“奖励”,其实不过是地方个税收益完全返还,但力度亦仅止于此:地方不但无权动用中央部分,而且对于个税优惠的话语权也相当有限。
  其次,个税一直有着增加税源和调整收入差距的功效,直接包括全体纳税人,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个税修正草案甚至对于月收入万以上人群加重赋税,提升起征点是否有利于富人的争议也如火如荼。如此态势之下,地方财政补助金融业人员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有待检验,很可能引发社会反弹。
  最终,地方相关“退税”细则并未对公众完全公开,门槛标准也有待统一。目前运作也并非模式化,往往依据申请“一事一议”。现在有多少人享受到多大幅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