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认识.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认识.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4/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认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 要: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描述自然的策略。初中阶段的应用问题,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面对应用题,如何根据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正确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阅读能力;思维过程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应用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个难点,是一个较头疼的问题,对应用题有惧怕的心理,不知道该怎样去分析,怎样寻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读题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应用题一般内容多,牵扯的量比较多,相关的制约因素多,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要求学生“三遍读”,第一遍读――粗读,要了解问题的背景,了解问题中出现了哪些数据等,对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读――细读,要进一步了解问题中涉及哪些基本的数量以及这些量之间的关系。例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等的基本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题目中的数据分别对应哪些量。第三遍读――精读,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或句,并根据这些关键字或句,用简单的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线的相遇问题可表示为S甲+S乙=S相距,直线的追及问题可表示为S快-S慢=S相距,长方形的面积问题可表示为长×宽=S等等。通过三遍读题,学生基本已经弄清楚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数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题,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只有读懂题意,才能知其义,晓其理,才能下手解题。
  二、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在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都能理解并完成学****任务,但是如果学生单独遇到应用题时,特别是稍复杂的应用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哪下手,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感知―理解―应用的过程。例:2013年4月20日,,某厂接到在规定时间加工1500顶帐篷支援灾区人民的任务,在加工了300顶帐篷后,,于是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顶帐篷?引导学生完成分析:
(1)找已知量、未知量。已知量:工作总量1500顶,已完成的工作量300顶,实际工作时间提前4天,。未知量:原来的工作效率;(2)题目中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时间=■;(3)题目中的相等数量关系:规定时间-实际时间=4;(4)利用表格进行分析:设原来每天加工x顶帐篷,;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要以身边的数学为基础,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感觉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数学就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比如,现在如何理财是个热门话题,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就以购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