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1年吴印成:穿越记忆的红色影像人生 影像记忆.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吴印成:穿越记忆的红色影像人生 影像记忆.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4/1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吴印成:穿越记忆的红色影像人生 影像记忆.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印成:穿越记忆的红色影像人生_影像记忆

  采访著名摄影家徐肖冰的稿件在本刊2021年第1期刊出后,有热心读者告诉我们,徐肖冰的摄影启蒙老师、著名摄影家吴印成的女儿就是国家档案局的退休干部。近日,笔者走访了吴老的女儿吴筑清老师,听她讲述了父亲在战火纷飞年代特殊的经历。
  在吴家,笔者看到一本由吴筑清和张岱共同撰写的新书: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的小说,40万字,图文并茂。延安电影团是中国第一个红色电影机构,我们今天看到的有限的延安影像,大多是延安电影团留下的。但有关它的历史却一直没有完整的叙述,只有早些年电影团组员散落留下的数篇回想文章。
  吴筑清说,张岱的父亲钱筱璋也是电影团组员,电影团是我们父辈心目中一辈子的圣地,出于对父辈的敬佩和热爱,我们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把电影团的历史完整具体地写出来留给后人。为写这部书,我们前后计划了好几年,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沿着父辈们的足迹和心迹慢慢地走过,直到2021年才将这部延安电影团的“传记”奉献给读者,这也算是我们晚辈为电影团70岁诞辰献上的一份礼品吧。
  到延安去
  当年延安电影团摄影队队长就是吴印咸。
  提起中国红色电影的发展,“吴印咸”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名字。而这位著名摄影家又恰好和20世纪同龄,冥冥之中,似乎暗合了在20世纪中国摄影史上吴印成肯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但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很多永恒的瞬间,也为中国摄影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技术精湛的摄影人才。
  吴印咸是1938年8月中旬前往延安的,直接原因是接收挚友袁牧之的邀请,拍摄一部反应八路军抗日的大型纪录片。
  吴印咸一直十分信任袁牧之,早在上海电通企业时,袁牧之就是吴印咸的好好友兼合作伙伴,她们有共同的追求和志趣,前后台作拍摄了风云儿女、城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等多部左翼优异影片。这些影片通常全部是由袁牧之担任编导或主演,由吴印成担任摄影。抗战爆发后,袁牧之首先来到武汉,直接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期望取得同意,前往延安和华北前线拍摄纪录片。在武汉,袁牧之和周恩来见了面,她没有想到,共产党领导人的想法比她更远更高,周恩来不但欢迎她去拍片,还和她商议怎样开拓依据地红色电影事业。她们最终决定以拍摄纪录片延安和八路军为起点,逐步发明条件建立革命依据地电影事业。拍摄这么一部影片,当然需要一位摄影技术精湛、倾向革命、为人沉稳可靠的摄影师鼎力相助了,袁牧之立即想到了好好友吴印咸。
  当初还在上海的吴印成境况也很不如意。“七七事变”后抗战全方面爆发,吴印成热血沸腾,想用手中的摄影机统计下中国人民抗战的英勇画面,她接收了进步电影工作者的邀请,参与了反应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纪录片中国万岁的拍摄。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千万难民被迫出逃的场面,上海街头爱国人士慷慨激昂宣传抗日的画面,尤其是拍摄到了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和日寇血战到底的壮烈场景。影片结尾的镜头是八路军开赴前线,老百姓运输粮弹支援前方的场面。但万没想到,这部拍摄者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包含很多珍贵抗战镜头的大型纪录片,却被国民党政府监察机构以“宣传共产党、表彰八路军”为罪名,不给发行执照,并将底片和负片统统销毁。这一残酷的事件不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憾事,也让吴印咸深感愤怒,直到晚年,她也极不愿意提起这件事。
  接到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