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知识点+习题+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34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知识点+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tswng35 2021/4/12 文件大小:3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知识点+习题+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3)既增大压力,又减受力面积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例1:封冻的江河水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是Pa,一辆20t的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吗?(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2)
解:坦克对冰面的压力F=G=mg=20N。
受力面积S=2m2=4m2
对冰面的压强
P=,所以坦克能冰面上行驶。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试比较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
解: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P=
从上式可知截面积不变的柱体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强与柱体的体积粗细、重量等无关,只与柱体的高度、密度有关:
甲、乙、丙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高度相同,由P=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丙中的柱体(部分)bcde产生的压强与甲、乙相等,但acde部分产生的压强大于bcde部分产生的压强。由此可知:P甲=P乙<P丙。
例3:如图所示的容器装有水,试比较A、B、C各点由液体产生的压强p A、pB、pC的大小。
解: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本题关键是弄清A、B、C各点的深度。深度是指从自由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从图中可知:
h4=15cm-5cm=10cm=
hB=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