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 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 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本文由寒枝叶贡献 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摘要中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 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 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 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其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园。园中融建筑、山水、花木、铺地等造园要素于一体,运用对比衬托、相互因借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宁静、素雅、幽深的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在融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中国的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 正在于其中所体现出的空间之美。正如老子所说“诞植以为器,当其无而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际上,捏土造器,器的本质不再是土,在它当中产生了“无”的空间,而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中国的造园艺术同样是通过对景观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的追求。关键词: 关键词:由“望”“望”生因“借”成景以“小”见景“可望、可行、可游、可居", 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为了“可望”必须在园林中修建亭台筑高台,以便赏景;为了“行”于园林中,必须修园、磴道、环廊、桥梁等,以便在园中游走,享受登山涉水之乐;为了“游”就必须建一系列赏心悦目的景观; 为了“居”必须建厅、堂、斋、馆, 以供会友宴饮与就寝之用。其中“望”是最重要的。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走在环廊上欣赏四周景象。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就是“住”,也同样要“望”。居所上的窗子并不仅仅为了透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 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 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 就是一幅画。即使同—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空间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明代人有一首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不但走廊、窗子, 而且中国园林中的一切楼、台、亭、阁, 都是为了“望”, 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 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 左思: 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