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侯王村规划的总结 http://bbs./content/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农村规划的路径一、判断形势,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编制的总体指导思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段话无疑是指导新农村建设一切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对规划的具体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市化大背景下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工作, 是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的一个历史任务。(1 )新农村建设也是一种社会变革。(埃比尼泽• 霍华德《 TO-morrow:A•Peaceful Path to Real Rerform 》—《 Garden Cities of To— morrow 》) 长期以来, 农村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城市在特定阶段的成就, 似乎是千万不可动摇、幸福万代的保证, 但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这种繁荣和进步的昂贵代价: 乡村的停滞、落后, 和城市生活过度的两极分化、过度的浪费资源和愈来愈脱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代价不仅抑制了乡村的发展,也抑制了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固有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必须探求新的城乡结构形式——城乡一体。有些规划师习惯于把规划看成是图上作业, 似乎规划方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作图能力, 而不关心当地的经济、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 从而掩盖了规划的本质——公平、公正, 掩盖了规划思想中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光辉。(2 )在城市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全面体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放在首位是村庄规划的首要任务和立足点。 2、“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总体目标和要求。(1 )村庄规划不仅是土地利用和空间组织等物质形态规划,要充分体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 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2 )生活宽裕而不是富裕是初级阶段的提法,各项指标、基础设施的配置应符合这一阶段的现实要求。( 狄德罗《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3 )规划要引导和倡导农民形成积极向上的风尚,反映文化和交往的需求, 维护原有社会肌理。(4 )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5 )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自治的要求,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3、“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规划为先、整治为先、分步实施,不要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全、急功近利。二、分析现状,把握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1 、农村的现状(1 )布局散小、建设无序。由于村庄规划的长期滞后,村庄建设实际上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的粗放式发展状态,严重一点讲是失控状态, 以家庭为单元的低效率农业生产方式, 使得农村居住分散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农民住宅呈现“遍地开花”的零散格局。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如赣县共有 3496 个自然村,其中 2 户以下的占 % ,建新不拆旧,出现大量“空心村”,有新房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