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春晓区块工业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说明书 1 1 前言春晓镇总体规划已于 2003 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北仑区春晓镇防洪排涝规划报告于 2006 年3 月由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为全面提升春晓片区环境品质, 尽可能减少春晓片区内开发对绿地系统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并为下一步规划, 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春晓片区的实际与有关的发展设想,编制本次绿地系统规划。 研究背景 宁波市域整体绿地系统发展情况随着生态意识的深入人心, 人们都意识到可以通过建立生态城市, 大力发展城市园林, 通过绿色植物组成强大的绿地生态系统来恢复或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确保城市经济、社会、人、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003 年以来, 宁波就以建设经济繁荣、山川秀丽、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目标而努力。各项绿化指标和绿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绿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目前宁波市绿地系统建设已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的结合, 绿化面积逐年增长。自 1996 年宁波提出第一个“绿化年”开始,城市绿化建设开始“腾飞”,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在此种形势下, 如何对宏观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把握春晓绿地系统发展的契机, 选择合适的绿地系统发展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本次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北仑新区东拓的必然要求城市经过快速的发展, 土地资源日渐稀缺, 据统计, 北仑区除基本农田外, 可建设用地仅剩余 45 平方公里左右, 基本集中在春晓镇所在的东部地区。一方面是快速的城市化, 另一方面是北仑新区土地资源的匮乏, 给北仑新区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北仑区城市空间的拓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北仑新区东拓成为必然的局面下, 突破瓶颈, 实现北仑区建设的新跨越, 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战略,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 象山港区域整体开发要求象山港区域是宁波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优美, 且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护, 并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利用。努力打造该区域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型港湾、长三角南翼特色海洋旅游休闲基地、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在此种背景之下,春晓镇如何在区域功能更新、格局调整的重要时期,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成为象山港区域整体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规划研究 宁波北仑新区总体规划(2004) 1) 规划相关情况 2004 年编制的北仑新区总体规划, 其重点在于确立了北仑新区经济与社会宏观与微观发展战略与目标, 研究了宁波港与周边港口的分工和协作, 确定了港口发展方向和加快建立区域物流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围绕港口的产业建设作为重要的规划内容。最终其性质为: 宁波中心城的组成部分;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 东南沿海以重化工和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总体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 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中等发达, 充分发挥港口及完善的物流系统优势, 达到临港产业与港口和谐发展, 形成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和大型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外向型经济的开放格局,和谐、协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生态环境。实现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规划将春晓定位为旅游型城镇,保护生态环境,限制产业用地发展,发展旅游服务及度假居住。发展要点: 1. 保护生态环境,严禁随意开发; 2. 时机成熟发展滨海休闲旅游; 对于春晓区域协调与发展建议包括了: 1. 沿海中线公路用地需要控制; 2. 滩涂资源要合理利用,限制开发; 3. 旅游服务基地开发强度要有限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4. 春晓镇与梅山岛统一进行旅游规划; 2) 结论 2004 版北仑新区总体规划对春晓镇发展定位的安排主要是基于生态保护的思路, 产业发展也以旅游业为主。并未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对主导产业的发展也值得商榷。春晓虽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但并无发展旅游产业的客观基础。旅游业并不是春晓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拥山抱水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春晓的特色, 也给春晓绿地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仑新区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强调说明了对春晓发展作安排时必须考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这就对春晓绿地系统的发展和布局安排提出了挑战。也为未来春晓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即要依托自身条件, 协调区域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陆海联动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该规划为未来春晓绿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