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秋季进补十大禁忌产后进补二十八方禁忌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即使早晚清凉,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依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标准,此时进补十分必须。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十忌
1 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本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发中毒,长久服用葡萄糖会引发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品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因此大家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造成过分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 不分虚实
中医的诊疗标准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然会适得其反。
4 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全部会有害,所以,进补要适量。
5 以药代食
重药品而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效果佳。
6 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但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效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经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一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略。当代营养学看法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7 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品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很多食物也是有诊疗作用的药品。如多吃荠莱可诊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全部是进补的佳品。
8 重进轻出
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立即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紧,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教授多年来提出一个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