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框题一:民主选举:
:P16(1)直接选举(优点: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
己最信赖的当家人;缺点: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组织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比较高。适用范围:县或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村委会、居委会选举)
(2)间接选举(优点: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缺点: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
系不直接,可能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适用范围: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乡镇级以及乡镇级以上工作人员)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优点: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
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优点: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
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若不加以有效规范,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①采取何种选举方式,由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决
定。P16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P17-18
①公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直接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P18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框题二:民主决策: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
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
(对决策者)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对决策者)其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对公民)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对公民)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框题三:民主管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政权):P24
(1)选举:A:方式:直接选举
B:意义: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决策: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3)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4)监督: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广大农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
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P25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凡
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①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P23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P26框题四:民主监督:(坚持实事求事原则,必须依法):P27-28
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P29
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肋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P29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实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
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P31
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A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
绳)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C是否正确处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