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学定教——一次作文课给我的启发摘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强调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广阔、最重要的场所, 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 才能使知识不断由“有限”走向“无限”。本文从一次习作指导课来领悟“教是为了将来不教”,“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等教育思想, 从而教育孩子习作写真话,诉真情。最怕改学生的作文, 语句不通, 三言两语不着主题, 错字连篇, 不知所云的都有。他们也怕写作文, 只要一写作文, 抄作文、背作文、篡改别人作文的大有人在。学生为什么作文写不好, 原因有许多。“没什么可写”、“写不出”,占了很大比例。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呢?笔者认为, 在目前作文教学中, 为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老师往往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模式, 让孩子往里钻。学生缺少生活经验, 文章不是源于生活, 不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真情实感, 又要按照老师的套路钻, 真得非常辛苦。最近学校正着力提高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先后开会研讨、公开课观摩,编写校本教材等, 也让我这个三年级老师思索: 作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今天我上了一节作文课,它给了我一些启发。一、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合一”。笔者前几天执教了苏教版语文第 5 册习作 7。因为事先布置任务, 让孩子们带一件动物玩具来, 一上课, 这些孩子就献宝一样开始摆弄玩具。课堂气氛特别浓厚。我先让孩子自己摆弄自己的玩具, 编一个童话故事。孩子的天性是玩, 可以在语文课上光明正大的玩玩具, 他们很开心, 课堂上像炸开了锅。几分钟后,我让学生四人一组,也可以自由组合,把手中的玩具凑到一起来编童话故事。玩具多了, 话题多了, 智慧的碰撞也就多了。紧接着我让学生汇报, 要求一人主讲, 他的小组或团队可以补充。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环节, 表演 4 组以后, 仍然兴致高昂。由此我想到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 结合其生活经验, 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让他们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自我探究, 建构学习的内容, 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如果这节课我大谈写作之法: 如记叙文六要素, 开头结尾怎么处理, 怎么选材,恐怕不会出现这节课的精彩。“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学生借助几个动物玩具,凭着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环节, 轻松完成此次习作, 教师教得轻松, 课堂还达到高效目标。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 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补偏救弊, 长善救失。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我校学生 85% 以上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 文化基础薄弱, 平时阅读面窄, 又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安心学习。因此, 积累好词好句, 多阅读市面上的作文指导、多学习谋篇布局的章法,对他们而言似乎不起什么效果。因此, 必须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孩子喜欢表演, 喜欢展示自己, 喜欢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在此次习作中, 我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你的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