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农家书屋”聚焦.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家书屋”聚焦.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4/1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家书屋”聚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家书屋”聚焦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回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舍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竟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用科技知识指导种田和养殖的情况很少,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国60多万个村屯的现实。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文化痼疾。
  现在,这一切即将得到根本性改变。一项惠及8亿农民的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将在五年内建设完成。
  
  兰州会议展现蓝图
  
  7月18日,兰州,全国新闻出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一项工作,就是动员部署新闻出版系统做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讨论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这虽然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建设总体思路和标准目前还在讨论中,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尚待完善。但此稿的出台,是在今年“两会”期间龙新民署长提出“农家书屋”构想
4个多月后,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主体框架设计比较清晰,展现的蓝图令人振奋。
  ――2006年至2010年,全国农村将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出书、供书、读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出版发行服务新格局,让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
  ――“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按照“政府规划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思路建设与运作。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地区目前开展的图书进村下乡、万村书库等类似项目统一纳入“农家书屋”工程范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片定点、分头实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民群众。
  ――设立“农家书屋”捐助平台,以冠名权、通报表彰等方式鼓励国有、民营、个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捐建“农家书屋”,捐助人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捐助对象。
  ――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000册,期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今年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完成本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包括选点、建设标准、实施方案、资金来源、建设进度等。
  我国目前有62万多个行政村,此工程将使30%的行政村拥有“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既是建设新农村的文化阵地,也是发展出版业的新兴市场,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各地实践积累经验
  
  自从年初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农村书屋”的建设就在全国部分省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由于刚开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学****和借鉴,各地在具体的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形态和模式,如四川的“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思路、江苏的品牌标识形象设计、河南的三种类型六种标准的标准化装备模式、北京的《星级书屋评选标准》、贵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