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应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道德美德,它要求我们以善良、 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仅需要言传,而且还应注意身教。所以我认为在我们教学生学会宽容的同时,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宽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学会宽容呢?
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要想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准则,首先就得摆正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对老师提意见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教师拥有了爱心、拥有了宽容心,学生便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了学习的内动力,如果教师还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一些优点、一些长处给予表扬、鼓励,对学生将是莫大的安慰!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教师应接纳学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人,他们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不管他们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管他们家庭条件是优越的,还是较差的;也不管他们的外表是漂亮的,还是极一般的;甚至不管他们的身体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这一切一切的外在条件,在我们老师眼里应该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才对。虽然他们各有不同,各有差异。但我们应理解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更要尊重这些差异、欣赏这些差异。我们应该树立:“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也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的观念。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才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奇妙无比。
第三,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
教师学会理解,尊重和宽容,就是找到了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钥匙,不仅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懂得宽容树立了榜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德商。并且也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使学校的教育管理真正地实现人性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