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 金林西
教学内容:《毛笔书法中级教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汉字的构成中,合体字占有绝对地位。而在合体字中,除左右结构的汉字外,上下结构的汉字无疑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木字底”就是上下结构中的其中一课。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是由独体字演变过来的,在变形的过程中又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木字底”也不例外。本课将以颜真卿《勤礼碑》为范本,对“木字底”的一些相关特征以及在具体字中的应用作详细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
1、小学阶段的学生练习书法时,指力,腕力均有所欠缺。
2、小学阶段的学生耐心有限,容易坐不住。
3、小学阶段的学生审美能力有限,需要引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初步掌握独体字“木”和“木字底”的写法,以及由“木”字变形到“木字底”时笔画和形体所发生的变化。
2、初步掌握“木字底”在具体字中的应用(“集”字和“梁”字的写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双姿”,掌握基本的运笔规律。
四、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木字底”在“集”字和“梁”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木字底”在不同字中往往有不同的变化,如在“杲”字中“木”是不变的,而在“集”、“梁”字中一般都要变形,如果掌握“变”与“不变”是和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的。
五、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手工毛边纸、墨盘、毛毡
六、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使用几张人物和周围物体的关系说明汉字中的几个基本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出示图片)点明今天要学的是上下结构中的“木字底”。出示两张上下结构的基本类型图,使学生对于上下结构中的不同类型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师:同学们能说出图形中伞和人,以及牛和人的关系吗?(引发想象)
生:伞是遮着人的,而又是骑在牛上的。
师:说的很好。伞是遮着人的,而牛是驮着人的,这就好比是汉字中的上下结构,有的上边的部首罩着下边,有的下边的部首托着上边。同学们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
生:举手自由回答。
师:是的。像这样上下结构的字是非常多的,比如“务”字就是上面罩着下面,又比如“集”字就是下面托着上面。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上下结构中的“木字底”,正如牛驮着人那幅图一样。
(二)、独体字“木”向“木字底”的转变。
师:投影仪示范独体字“木”,问:“木”字有什么特点?
生:举手回答。
师:说的很好。示范“木字底”,问“木字底”和独体字“木”有什么异同?
生:“木字底”中将一撇一捺变成了两点。
师:是的,并且是呼应的两点。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生:“木”字的横变长了。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除了笔画竖钩没有发生变化外,两者之间还有一点是相同的,哪位同学能够发现并告诉我?
生:“木”字和“木字底”下面的轮廓都是半圆形的。
师:真不错,这个是两字的外部轮廓,我们在对比两个字的时候,轮廓是很要紧的。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站起来,拿起笔,将“木”和“木字底”分别写出来,看看你们写的符不符合上面所说的特点。
学生练习。
教室随堂指导。
作业点评:1、学生自评。2、教师点评。
(三)、“木字底”在具体字中的应用。
1、“集”、“梁”两字的写法。
师:出示原碑“集”、“梁”两字,并将两个字分别分解成上下两部分。
教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