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震颤麻痹.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震颤麻痹.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震颤麻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震颤麻痹震颤麻痹-2009-01-23 12:23 【概述】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综合征。是一种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和震颤为主要临床特征。震颤多由一侧肢体开始, 逐渐扩及全身; 因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启步困难,慌张步态,并形成面具样脸。本病主要病理虽为黑质变性,但变性原因迄今未明。目前, 西医学采用药物能使症状有一定改善, 但无法阻止本病自然发展。本病相当于中医这之颤证, 针灸治疗颤证, 在古籍中尚未查到明确记载。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现代报道,最早见于 1955 年[1] 。之后,再未见有人试用。直到 70 年代中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头部穴位针刺治疗并获得一定效果后[2] ,才逐渐引起针灸界的重视。自八十年代迄今, 有关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文章不少,既有个案[3] ,也有多病例观察总结。在穴位刺激方法,更为多样化,包括头皮针、体针、电针及穴位注射等。其有效率多在 80% 左右。当然, 针灸治疗本病还不能说已经成熟。鉴于本病目前中西医都深感棘手,针灸不失为一种无副作用的有价值的疗法。【治疗】电针(一) 取穴主穴:脑空。配穴:前顶、百会、承灵、悬颅、天冲、通天。(二)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 配穴轮用, 每次 3~4穴。以 28~ 30 号毫针, 沿头皮斜向捻转进针, 深度 1~ 寸, 以局部用明显之胀重感为宜。然后接通电针仪, 连续波, 频率为 120 ~ 150 次/ 分,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通电时间 20 分钟。每日1次,15 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停针3~5天。(三) 疗效评价共治疗震颤麻痹病人 53例, 经上法治疗后, 显效 11例( %),好转 30例( %) ,无效 12例( %) ,总有效率为 %。发现,经一个疗程治疗无效者, 继续治疗效果亦差。病人中强直型患者的疗效优于震颤型者[4] 。电针加穴位注射(一) 取穴主穴:足三里、命门、关元。配穴:全身症状明显加风池、太溪、肝俞、阳陵泉;上肢震颤为主加通里、曲泽、三阴交、肝俞、后溪、合谷。(二)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 配穴据症酌取, 轮换配用。一般每次取 5~7 穴。其原则为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对侧取穴相结合。令病人取侧卧位,先对其中 3~4 穴施针刺,进针得气后,不再运针,通电针仪。应用连续波, 频率为 60~ 80次/ 分左右, 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 20~ 25 分钟。在留针期间,取维生素 B1(100 微克/2 毫升) 和维生素 B12(100 毫克/1 毫升)各1 支,混合吸入注射器内, 用5 号齿科针头,在未行电针之穴内进行注射,每次 2~3 穴,每穴 ~1 毫升。注射前先应得气,并缓慢推入。电针与穴位注射均为每日1次,10 天为一疗程, 疗程间停针3天。(三) 疗效评价疗效评判标准: 临床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手能握筷吃饭, 颤动减轻, 行走平稳, 面部表情大致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未见改善。共治 42 例,结果临床痊愈 14例( %) ,好转 25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为 % [5] 。头针(一) 取穴主穴: 舞蹈震颤区。配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