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
第一节样品的采取
1、采样:从产品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叫作采样。
2、样品分类: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其组成成分能代表全部物料的成分。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2、采样的一般方法:样品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1)散粒状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
可用双套回转取样管插入容器中,回转一百八十度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原始样品用四分法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在3厘米以下的正方形并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两对角的二份,再如上混合,分为四份,取两对角的二份,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或把样品做成圆形进行混合、四分,来取得平均样品。
(2)较稠的半固体样品(如稀奶油)
可用采样器从上、中、下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合缩减至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3)液体样品
在采样前须充分混合,混合时可用混合器,如容器内被检物量不多时,可用由这一容器转移到另一容器的方法来混合。采样用长形管或特制采样器。一般可用虹吸法分层取样,每层各取500毫升左右,装入小口瓶中混匀。
(4)小包装的样品
如罐头、瓶装奶粉等连包装一起采样。
(5)鱼、肉、蔬菜等组成不均匀样品
视检验目的,可由被检物各个部分分别采样,须从有代表性的各部位(如肌肉、脂肪等,蔬菜之根、茎叶等)分别采样,经过充分打碎混合后成为平均样品。将样品装入预先洗净烘干的广口瓶中,瓶签上注明名称、采样日期、交货数量、采样方法及其他应说明的情况,并由经手人签封。
第二节样品的制备与预处理
一、样品的制备
1、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取的样品进行分取、粉碎及混匀等过程。
制备的目的:要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2、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别不同而异。)
(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一般是将样品摇动和充分搅拌。常用的简便的搅拌工具是玻璃搅拌棒,还有带变速器的电动搅拌器,可任意调节搅拌速度。
(2)互不溶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分离后分别采取。
(3)固体样品应切细、捣碎,反复研磨或用其他方法研细。常用工具有绞肉机、磨粉机、研钵等。
(4)水果罐头在捣碎前须清除果核。肉禽罐头应预先清除骨头,鱼类罐头要将调味品(葱、辣椒及其他)分出后再捣碎。常用工具有高速组织捣碎机等。
二、样品的预处理
1、预处理的目的:食品中有害物质及某些特殊成分的检验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食品本身(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对分析测定常产生干扰,因此在分析测定之前必须进行样品处理。样品在处理过程中,即要排除干扰因素,又要不致于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而且应能使被测定物质达到浓缩,从而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结果。所以在食品分析测定时,样品的处理是整个分析测定的重要步骤。
2、食品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根据被测定物质的理化性质,以及食品的类型、特点分)
(1)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通过灼烧手段分解食品的方法。
湿法灰化:通过加入强氧化剂(如浓硝酸、高氯酸、高锰酸钾等)消化食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