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激素: 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 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 、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见右图思考: ?实验①( 与黑暗情况下对照) 说明什么?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实验①与③对照说明什么? 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 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达尔文的推论是: 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 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 、温特的试验: 见右图实验结果: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 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 、郭葛的试验: 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4 、三个实验结论小结: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三、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 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 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附: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 直立生长不均匀: 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产生: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运输:横向运输:尖端受单侧关照射时,由向光侧→背光侧运输。受重力作用时,由远地侧→近地侧运输。纵向运输: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注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 、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的关系(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来说, 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 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2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大小: 根>芽>茎。(3) 曲线上 A、B、C 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4 )曲线上小于 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大于 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等于 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特别提示】不要将图中 AA ′、 BB ′、 CC ′理解为抑制阶段, 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补充: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的图(1 )从甲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思考:要除掉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