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阳明作文题目_王阳明哲学论文
最近看粗略看了一下《明朝的那些事》,对其中一段写王阳明特感兴趣,便到图书馆去查了一些资料,正好当做作业写成一篇小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阳明哲学论文篇一
【摘要】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受到的重视不是很多,就像他在明朝社会的官场上,人人都觉得他奇才盖世,但他却仕途坎坷,始终不被重用一样。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块真金,但是它与统治阶层历代推崇的理学相悖,所以自然要被埋在土里。这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既奇怪又不奇怪的问题。这么说吧,并不是所有真金都会发出光芒的,关键要看人们是把你埋在土里还是放在耀眼的柜台上。本文探讨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无在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而在于其思想价值对于当今社会有无所补,有无必要推陈出新,把这块真金从土里挖掘出来放在耀眼的柜台上?
【关键词】王阳明 心学
一、 王阳明哲学思想简介。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公元1472-1528年),明朝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全能大儒。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 心即理 、 知行合一 和 致良知 ,即人们所命名为的 心学 。 而朱熹理学的核心则是 存天理,灭人欲 , 心学 是对朱熹 理学 的一场修正,而在中国历史上,朱熹的理学曾是统治阶层信奉的正统思想,因而王阳明所创造的 心学 在与 理学 的冲突中曾遭到统治阶层的排斥。在历史上,知朱熹 理学 的人多,知王阳明 心学 的人少。
王阳明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 天理 是没有道理的,更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他认定 天理 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主观唯心地要求人们 知行合一 ,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性,消除每个人自己的私欲和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即所谓的 致良知 。他主观唯心地要求封建王朝:对人类实施教化,应该把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去,以自我的 良知 代替私欲,就可以消除 心中贼 。他认定: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并坚决地发出了 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 的反问。《王阳明全集》的开篇《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就明确了王阳明的 心即理也。 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王阳明认为: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二、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由来。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家庭背景、个人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的。
1、王阳明的家庭背景对于其成长道路的影响。
王阳明是在一个世代书香,却淡泊名利的特殊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王阳明的六祖王纲在元末就文武双全,小有名气,会筮法,会相面。但是却隐居山间,直至70岁时还是被刘伯温推荐到朝中当了兵
部郎中。王纲死后留下先世遗书,说: 但勿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 正如《王阳明大传》一书作者周月亮所著:王阳明祖上 三代人耕读养气,不失 江左望族 的余风,已殊为可观。王阳明继承了先祖的仁义和乐、与人交际亲切蔼然而尊严不可侵犯的个性,敏捷练达的才智,处逆心顺的作风, 组织能力强,百务纷陈,应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