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力落实区域资源加强经济增收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当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建设新农村要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新农村不但仅是建新房、修街道,它的本质和关键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从区域经济角度看,在一个地域经济发展早期,大多表现出对当地资源开发含有一定的依靠性。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是加紧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必需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加紧农村经济发展。就来说,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是经典的农业大市,在促进农民连续稳定增收方面,我认为达州,有基础: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90万吨,肉类总产量76万吨,油料产量26万吨,,中药材产量9000吨。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70个,劳务输转人数120万,劳务收入46亿元。有优势:从区位来看,一是位居东北部,是东进北出和通江达海的东方通道。二是地处四省市的结合部,位居西部三大经济中心城市辐射的交集点,含有宽广的区域市场空间和很好的发展前景,含有成为次级经济中心的有利条件。三是立体交通网络基础形成,到等中心城市的交通便捷,伴随高速公路的建设贯通,将会极大地促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资源优势来看,农业资源很丰富。2021年,粮油优质品率达成54%,特色农产品基地126万亩,订单农业发展到200万亩。
有全国百名产粮大县2个、肉类产量大县4个,尤其以本市为中心的平行峡谷区是全国最大的苎麻产区,是国家命名的苎麻之乡。全市油橄榄基地面积达成5万亩,是国家命名的油橄榄之全部。富硒茶基地面积达成15万亩,黄牛、黑鸡、地道中药材等10多个地方特色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有差距:::,农业比重依然偏大,农产品加工增值低,农村经济依然落后,2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43元,居全省12位。要实现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很繁重,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和此同时,也有潜力,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寻求出路;既要从目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见效快的增收方法,又要着眼长远寻求处理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期有效机制。我认为关键要抓好以下多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民连续稳定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不但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方法,而且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实践证实,什么时候重视农业结构调整,什么时候农业发展就快;什么地方重视农业结构调整,什么地方发展就快,农民得到的实惠就最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需立足一个地方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关键,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需根据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培育特色、规模开发的思绪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需深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结合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巩固、扩大现有主导产业特色基地,做到同一品种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连点成片,连片成方,连方成面,形成集聚效应,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