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村委会扶贫工作计划 XX 年, xx 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 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 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 农民经济收入有限; 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 整村推进”的原则,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贫困户为对象, 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 2015 年工作总结(一) 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按照省、市、县下达的 xx镇 XX 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 73户 317 人, 耕地面积 1563 亩, 人均有粮 470 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 万元硬化村庄道路 5条 2850 平方米; 投资 万元新建蓄水池 1个 60 立方米,铺设管道 公里; 投资 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 20亩; 种植经济林果核桃 255 亩, 改良基本农田地 25亩; 投资 万元建标志碑 1座。该项目总投资 万元, 其中省级扶贫资金 15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含群众投工投劳) 。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二) 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加强领导, 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 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 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 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 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 xx镇 XX 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 %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一) 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 家庭人均收入越少, 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 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 他们一贯视农为本, 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 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 缺乏信心和勇气, 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 依靠国家支持, 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 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 观念保守, 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二) 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 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 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三) 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 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 投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