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情分析
1
学情分析
关于“学情分析”的几个概念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即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它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是一种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情:目前对于学情究竟指什么、具体包含哪些项目,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研究发现,学情这一概念的界定方式主要有三种,三种方式对学情理解视角各不相同,最终形成的学情定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三种对于学情的定义方式:
(1)用概括的方式给学情下定义:用概括性的、抽象的、较全面的方式来呈现学情概念。
概括性的界定方式,对学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学情”即“学生”的情况”。这也是人们通常对这个词字面意思的直接反映。但由于学生身上的不同特质太多,没有一个确定的维度分析其情况。
不同学者对学情的定义
定义的种类
数量
作者
学情就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
吴银银
学情即学生学习的情况。
5
钟祖荣,王树平,汪圣龙,韦玲珍,周晓阳
学情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以区别于在没有教师干预状态下学生的自发学习情况。
1
陈隆升
所谓学情就是影响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发生、发展及效果,并且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状况。
2
耿岁民,丁恺
(2)用列举式的方式给“学情”作归纳:将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的信息一一列举出来,以此作为学情概念的内容。
学期学情分析
学业水平、过去的经历
班级人口学特征、班风
认知发展水平
学习方式及习惯
情感发展特征
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
单元学情分析
单元预备技能
单元目标技能
单元学习态度
单元认知规律
课时学情分析
课前
相关学习能力
相关生活经验
具体的课堂学习情境
未来的应用情境
信息反馈点
课中
即时的学习状态表现
课后
课堂的即时学情
学习效率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通过这种界定方式,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有了标准作指导,就能看到所有研究的问题究竟包含几个维度、维度与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等。
(3)从学情是否影响教学的角度描述学情:有学者认为,对学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情对学习效果是否有影响,只有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影响的学情才是真正应当关注的学情。共有 18 篇文章探讨了这一话题。探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以上内容皆参考于《 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谢晨 胡慧闵 发于《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2期
学情分析不仅列出要关注的学情信息,同时也要说明这些信息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要将学情分析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相结合,注重学情分析结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深化对学情的理解;
让学情引领教学。
学情分析:一般广义的“学情分析”是指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研究式分析。对于作为“人”的学生的分析必然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纬度,包括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成长环境等各方面的研究。
(摘自杨九民、梁林海著《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学情分析的意义
是当代学生观重建的必然要求
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手段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
是提升教师实践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