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脸”的演变等脸字的演变.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脸”的演变等脸字的演变.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4/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脸”的演变等脸字的演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脸”的演变等脸字的演变

  “脸”的演变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初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等。  其实,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有的指眼皮,有的是指眼下能够施粉的部位。
  没有“脸”以前,“面”就是“脸”。这么的例子不胜枚举。
  曰:“面,颜前也。”中的“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文中的“面”就是“脸”的意思。今天还在流传的“面子”、“面红耳赤”、“不看僧面看佛面”中的“面”仍是“脸”的意思。
  伴随时间的推移,“脸”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唐代,“脸”和“面”就基础一致了。岑参的诗句“岸花仍自羞红脸”中的“脸”已经是“脸”了。以后更为普遍,一直到明清之前,“脸”和“面”使用方法一致,全部是书面用语。也就是说,“面”在当初仍然盛行,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面”假如换成“脸”,就大煞风景了。
  沿袭到现在,脸和面范围即使一致,但我们通常把“脸”看成口头用语,而把“面”看成书面用语。
  午夜三更是啥时候?
  书本上形容深夜常见“午夜三更”这个词,那么,“午夜三更”是什么时候呢?
  “更”字是改变、变换的意思。中国汉代时,皇宫里全部要指派人值夜,每个晚上分五班轮换,故被称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以后,“五更”逐步演变为代表夜间的名词。当初,值更人叫“打更”,按时辰敲木筒,这叫“打更”。“午夜三更”相当于当代计时的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其时夜色正浓,万簌俱寂,正是大家熟睡的时候。
  五更和现今时间比较表
  一更19~***
  二更21~23点
  三更23~1点
  四更1~3点
  五更3~5点
  风筝飞得高,绳子拉不直
  刚开始放风筝的时候,绳子向下垂的弧度很小。而当风筝飘到比较高的空中时,绳子的中间部分就很显著地向下垂。这是因为绳子两头除了有风筝向上升和人手向下牵引的两个力量外,绳子本身也有重量,因此,就使得绳子的中部向下垂呈弯曲的弧形。飘在空中的绳子越长,本身的重量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就越大,形成的弧形就越显著。
  页码和铅字
  一本书的页码在印刷排版时要用1392个铅字,这本书有多少页?在这些页码中,铅字“1”共出现多少次?请快速做出回复。
  这道题并不难,但假如你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十有八九会答错哦!不信,就自己试试看吧。
  正确答案是:本书共有500页,其中铅字“l”共出现200次。
  不妨先用手边的一本书,一页一页地数下去,边数边想,你就会发觉:最初的9页l―9页共用铅字9个;紧接的90页10―99页共用铅字90×2=180个。余下的若干页,设为x页x为三位数,用铅字3x个,得方程9+180+3x=1392。解得x=401。故本书共有9+90+401=500页。
  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采取了分类思想──将本书的页码分为三类:
  (1)页码为一位数(1―9页;
  (2)页码为二位数10―99页;
  (3)页码为三位数100―500页。
  在这500页的页码中,铅字“1”共出现多少次?──为了快速回复,仍要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