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4/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一提起创新精神,我不由想起了这么一则寓言小说:猴子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一天,曾有个猴子勇敢地站了起来,还试着走了两步,不料刚想再走两步试试,就有一群猴子批评她:“我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你小子竟然敢站着走,这还了得!”说着一齐上前,硬是把这个勇敢者活活地撕了,大家亲眼看了这一切,提心吊胆,今后就再也没人敢站起来走了。为何猴子们至今还在地上爬,就因为这个原因!
  很显然,是学生没有发明力吗?不是。是我们的封闭保守正在扼杀学生这种创新的欲望!说到底是我们老师观念不更新或更新的不根本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该让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
  一以学生为主,以发展为本,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老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个民主友好的气氛,在教学中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这个道理我们全部懂,但在实际中有些做法却和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么两种现象:一个现象表现的是虚假的主体性或肤浅的主体性。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根本没有思索问题,因为只有默读才能真正思索问题,这种主体的实质就是假的――根本没有思维活动的参加,或因为老师提的问题太浅,学生根本无需过多思索,只好装模作样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在老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表面徘徊,根本没有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升,那这种主体就是肤浅的。另一个现象表现的是脆弱的主体性。老师为了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气氛,采取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跃跃欲试,想一想,学生浓厚的爱好,课堂上的友好热闹并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爱好,而是在老师奖罚下所取得的一个临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既然是临时,就不含有长久性,最终肯定会夭折。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
  比如在教学,老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学生因为思维不严密,这么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正确,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它同学,你们有什么发觉?”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依然不严密,老师这时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何?”这么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觉,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么学生经过观察比较,首先搞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分,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主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
  显然这一步骤的设计就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该采取部分详细的策略。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详细策略
  1、“创造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可见提出问题比处理问题更主要,因为处理一个问题可能只是教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需要的却是发明的想象力。所以,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