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三维目标怎么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年,透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年岁月,笔者发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存在很多问题,必需给予明确,以期提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改工作稳步前进。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关键存在以下部分问题。
一、漏洞百出
“三维目标”漏洞百出,有遗珠之憾。比如,“三维目标”中没有“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需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服务,必需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甚符合。“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丢弃了一个合格社会公民必需含有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是大家对“世界”及“人生”的根本见解,它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和思维方法,还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没有“世界观”和“人生观”,又哪来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另外,这个“目标”只要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忽略了对老师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要求和老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三维目标”还缺乏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目标维度,亦即缺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是“不标准”的“课程标准”。
二、逻辑混乱
“三维目标”还存在逻辑和分类不妥的弊端。比如,“过程和方法”目标和“‘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含有包含关系――“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包含于“过程和方法”目标中,它的达成就是“过程和方法”的抉择和利用的结果,因此,“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过程和方法”是“过程”。另外,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其中就包含“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训练。但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不但仅是完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世界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创新意识和能力”及“品德”等维度的目标和任务,亦即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因此“三维目标”存在逻辑和分类方面的问题。鉴于上述原因,有必须将“三维目标”修改为“四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品德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和心育”、“创新意识和能力”,将“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删除。这么就理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各个目标之间不存在逻辑混乱问题;二是愈加直观、详细和浅显易懂,尤其是和党的教育方针相吻合,亦即涵盖了对学生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教育。
三、不便操作
课程目标必需是“详细”、“明确”和“可检测”的,不是“笼统”、“模糊”和“难以检测”的。可是,“三维目标”既笼统又抽象,不易操作。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它存在“什么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门学科老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范围有哪些?”“各学段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达成一个什么标准?”“怎样进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