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
伴随中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下面是X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有关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在教育领域,关键表现在学校“依法治校”,老师“依法执教”。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老师的必定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保障,也是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
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老师要依据法律法规推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二是老师要善于利使用方法律手段来维护本身的正当权益。
首先,要遵法,即严格遵守、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惜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么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该选择主动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她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方法,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她更正缺点。众所周知,更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数次重复以后才能更正的,尤其是对十几岁的初中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假如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怒、甚至打骂,这不但侵犯了学生的正当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你自己也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损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仍未找到处理措施,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仍然别无它法,而和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全部产生反感。接下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有的老师为此而采取了违法的手段。这么的事例不是没有发生过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比如,有学生上课开小差,有的老师就罚抄课文;有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有的被罚站,有的被赶出教室,有的就被用部分语言在同学面前进行挖苦嘲讽。仔细回想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间里,也有着部分不够适宜的行为。
老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无须说,在教育实践中也和老师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不,学生说老师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她们的心灵”,师生矛盾深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老师的悲伤。然而,假如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的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关键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学校要教育老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老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遵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她们成为知法、遵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础立足点。
其次,“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根据法律办事,自己的正当权益才会得到充足的确保,这是我们实施教育工作的主要保障。
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观念,推行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为此,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足落实“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我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足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