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主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一,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被教材安排在必修一中进行学习,常使学生对基础概念混淆不清,无法解答相关的练习。其实,任何一个知识全部有它内在的规律,假如在教学中有意将氧化还原反应内在规律归纳出来,经过规律来了解和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题,这么会使氧化还原反应变得简单明了,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对应规律价态规律强弱规律优先规律守恒规律
一、对应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全部是相正确:
氧化剂(含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含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例1: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X��2+�、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含有氧化性、④Y��2-�是还原产物、⑤Y含有氧化性、⑥X��2+�是氧化产物、⑦Y得到电子。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D、①③④⑤
解析:这是一道基础概念的考查题,分析出单质X→X��2+�化合价升高,则可推出X失去电子、X是还原剂、X含有还原性、X被氧化、X��2+�是氧化产物;依据对应规律得到:Y化合价降低、Y失去电子、Y是氧化剂、Y含有氧化性、Y被还原、Y��2―�是还原产物。答案选B
二、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含有多个价态时,通常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含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含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含有氧化性又含有还原性。
例2:下列个微粒中,每种微粒全部现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1)C、S��2-�、Na��+�(2)K��+�、NO�3�-、SO�4��2-�
(3)H��2�O、SO��2�、Fe��2+�(4)H��2�SO��3�、H��2�O��2�、S
A.(1)(2)B.(2)(3)C.(3)(4)D.(1)(4)
解析:物质(离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假如在中间价态通常即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中的S��2―�在硫元素的最低价只有还原性,Na��+�在钠元素的最高价只有氧化性;(2)中的K��+�在钾元素的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正确答案为(3)(4)即C
:含不一样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互不换位不出现交错现象,而是生成中间价态物质,即“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如KClO��3�+6HCl=KCl+3Cl��2�+3H��2�O。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歧化反应通常发生邻位转化:Cl��2�+2NaOH=NaCl+NaClO+H��2�O但反应条件加剧,则发生跳位转化: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例3:X、Y、Z、W、Q是各不相同价态的氮的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含有以下转化关系:①X→W+O��2�②Z+Y+NaOH→H��2�O+W③Z+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