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pptx

格式:pptx   大小:1,104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4/24 文件大小:1.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剩余价值的流通(或资本运行)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剩余价值理论(生产理论)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
“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马克思
雇佣劳动是无产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而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雇佣劳动制度建立的前提。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就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而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把工人变为雇用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P122
决定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
一般商品
苹果
使用价值 ,价值也 ;

使用价值 ,价值 .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消失
消失
消失
转移到衣服上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所有制和所有权
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行为而获得收益的权利。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所有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占有剩余产品的经济利益关系。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为维护经济利益上所有制关系,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规定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系。
奴隶社会所有制特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
封建社会私有制特征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
资本主义所有制特征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
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加工,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物品的有目的的活动。
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价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