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实验45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pptx

格式:pptx   大小:19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45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4/24 文件大小:1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45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光电效应实验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可以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1887年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
背景介绍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因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获得了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1953)因对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和分析,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和光的量子性。
观测光电管的弱电流特性,找出不同光频率下的截止电压。
了解光的量子性理论与波动理论,并验证爱因斯坦方程进而求出普朗克常数。
实验目的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
光线照在光电管阴极K上(如右图所示),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并且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在阴极K与阳极A之间加反向电场,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频率相同)
光电效应存在一个截止频率0 ,当入射光的频率 <0 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没有光电子产生;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强无关,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只要  >0 ,无论光强如何,都会立即引起光电子发射。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爱因斯坦方程
光子的能量为
(1) “光量子”假设:
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启发,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2) 解释实验
对同一种金属,W 一定 ,EK∝  与光强无关
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各条实验规律。
逸出功与材料有关
当光子照射金属时,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光子的能量hv,
电子把光子能量的一部分变成它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功W,
另一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动能
截止电压、截止频率
当 K、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s 时,光电流恰为0。 Us称反向截止电压。光电子动能转换成电势能。

截止电压的大小反映光电子初动能的大小。
根据爱因斯坦方程,
只有当 h≥W 才会有光电子发射,
即截止频率为0 =W/h
(0值随金属种类不同而不同)。
实验中可用不同频率的入射光照射,分别找到相应的遏止电压Us,就可作出Us- 的实验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就是 。另外该直线与坐标横轴的交点,又可以求出光电阴极的截止频率 0 。
由爱因斯坦方程及截止频率截止电压
定义式可得出Us与入射光频率 成直
线关系。
实际测量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这是由于在实验进行时,光电管中还伴有三个现象,反向电流、暗电流和本底电流。曲线的下部转变为直线,转变点B(抬头点)对应的外加电压值才是截止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