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提醒.doc.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提醒.doc.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提醒.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提醒各办学单位: 近年来, 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 多数手机持有者均收到过犯罪嫌疑人发来或打来的各种虚假信息, 更有利用家长爱子心切, 用电话冒充“孩子受重伤”、“孩子被绑架”的假象诈骗钱财。部分学生家长、群众被骗, 损失惨重。电信诈骗犯罪现已成为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 而且此类犯罪手段不断地翻新, 欺骗性和再生性极强。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特提醒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电信诈骗具有境外或省外遥控、异地提款转款、快速洗钱出境等特点, 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和追赃减损工作难度大。骗子往往购置多个***, 把七八部手机和群发器连接起来, 以每天群发数千条短信的速度发送到全国多个省市。所用手机号均不记名, 座机号多是网络虚拟电话。诈骗团伙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购买手机、开银行账户、打电话(发短息)、转账、取款,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诈骗团伙通常设立了多级账户, 层层转账, 并能短时间内迅速取款。许多当事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再报案, 往往已错过最佳破案时间, 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及时识别电信诈骗犯罪伎俩, 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是遏制此类案件、避免财产损失的关键所在。二、大力拓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渠道。针对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规律特点, 我办收集归纳了《十四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见附件)。各办学单位要在安全教育内容中强化防范电信诈骗这一部分,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 使广大师生及家长普遍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特点以及和危害, 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一般情况下, 要及时挂掉电话, 不回复手机短信, 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 不要因贪小利或心理恐慌而受不法分子诱惑、恐吓。无论什么情况, 都要保持冷静, 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住址、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学校方面要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通讯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的保密防范工作, 避免因信息泄露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遇情况, 可拨打 110 报警或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 0755-81234567 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学校核实情况; 不转帐: 学****了解银行卡常识, 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友被骗, 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 110 或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 0755-81234567 , 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 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在此基础上, 特别要组织好学生回家宣传活动, 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家庭每名成员。切实提高防电信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 形成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浓厚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应让每个学生、每个家庭了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提升师生、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各办学单位要认真组织落实,开展好相关安全防范工作和宣传教育, 让电信诈骗在我教育系统无机可乘, 大幅降低此类案件的发生。区教育局安委办 2013 年9月 25日附件: 十四种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爸妈: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和生活费至我同学的工商银行卡上,卡号为 XXXXXX 。”受骗对象: 有子女在外地读书的家长分析: 由于子女在外地读书, 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家长收到这类短信,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 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 ,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提醒: 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做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 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 这是骗子设的计, 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 再联系, 立马真相大白。一时联系不上, 还可与子女的同学、朋友、领导、老师等联系,同样可避免上当。 2、让你分不清真假的钓鱼网站。受骗对象: 用网银进行网上购物或者网上转账的群体分析: 犯罪分子利用国外租赁的服务器, 制作了一个酷似真实银行网站的假网页, 然后会在伪造的购物网站上放置精美的商品低价出售, 然后在一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 当你点击时, 就进入了跟上述金融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盗取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然后盗取你的钱。另一种方式则是放置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热门产品, 或者高薪招聘人员,让你通过网上银行交纳费用。提醒: 不要相信过于低廉价格的商品, 同时将常用网上银行的网址牢记, 每次登录网上银行以前再检查一遍浏览器的网址看是否正确,以此防范伪装的钓鱼网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