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9
文档名称:

四分律比丘尼钞.doc

格式:doc   页数:2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四分律比丘尼钞.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7/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分律比丘尼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分比丘尼钞
No. 724-A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上(并序)
终南山沙门释道宣述
原夫别解脱戒始制鹿野之初,毗尼法藏终被鹤林之后,窑治七众,藻镜四依,慈风扇于五天,德音播于三界,繇是坦群类之夷途拯含灵之弱丧为四生之标帜作六趣之舟航者也。时有爱道一人,舍夷五百,宿树芳因,嘉声远着,深明业果,妙达苦空,乃能厌恶生死,诃毁家法,凭仗尊亲,请佛求度。盖大圣玄鉴知有自行之功,阙无弘传之利,故逆止于内心,恐将生于外结,姨母情乐道门,爱重福田之服,自毁发容,瞻恋祇桓之室,殷勤三请,佛遂许之,正法理合千年,度尼减其五百,阿难忧泣,请度出家,佛令遵崇八敬,虔奉三尊,爱道闻持,正法弗坠,洎(ji等到)如来晦迹,慧日潜晖,女人戒德,渐将讹替,逢缘起障,解境生迷,遂有明暗异途,升沉殊趣,故知浮海弃囊,巨壑终为难渡,涉途毁足,长路实不易行,若非精玩护持,戒品理难牢固。余忝预道门,早承师训,自慨庸识闇短,冥若夜游,竭愚不已,稍染毫藤,每一事可观,辄再详心首,施身口之关钥,识持犯之龟镜,务存至简,逐事省功,恐大本难通,劳而寡效,故制之以限分,遵之以积渐,犹天地二化,始合于自然,齐鲁二变,终臻于至道。若文义俱辨,复非钞者所明,今辄研核诸篇,撮其枢要,立章三十,勒成三卷,今所撰者,用四分为宗,斯文不具,更将诸部补阙,易简为义,兼以人语会通,余之不尽,文露可寻。
篇目
卷上之上---劝学篇第一、释聚篇第二、结界篇第三、集众篇第四、足数篇第五、受欲篇第六、十戒篇第七、学戒篇第八、畜众篇第九、
卷上之下---具戒篇第十、六念篇第十一、受衣篇第十二、受钵篇第十三、净施篇第十四、说戒篇第十五、
卷中之上----安居篇第十六、受日篇第十七、自恣篇第十八、师徒篇第十九、致敬
篇第二十、随戒篇第二十一、
卷中之下---随戒篇之余(自第二篇)、
卷下之上----匡众篇第二十二、翻净篇第二十三、受药篇第二十四、讣请篇第二十五、届寺篇第二十六、忏悔篇第二十七、
卷下之下---忏悔篇之余(自第三忏偷兰遮罪)送终篇第二十八、二衣篇第二十九、杂要篇第三十。
No. 724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上之上终南山沙门释道宣述
○劝学篇第一
此篇大门有三一顺益二违损三业报。
第一顺益者,
涅槃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持是经而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亦不听受持是经。
月灯三昧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持净戒名胜士。
华严经云:具足受持威仪教法,行六和敬,善御大众心无忧悔,顺佛正法不违其教, 是故能令三宝不断,法得久住。又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
持法经云:持二百五十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涅槃。
大智度论云:若求大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戒是一切善法住处,持戒之人,寿终之时,风刀解身,筋脉断绝,心不怖畏。
地持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复大人相报。
此律云:持律之人得五种功德--一戒品牢固,二善胜诸怨,三众中决断无畏,四所有疑
悔善能开解,五善能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十诵云:佛法几时住世?答:随清净比丘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
成实论云:道品楼观以戒为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要佩戒印得入善众。
五百问事云:若持戒者,即见法身,若护法者,便为护佛,如半月说戒,即见我也。
第二违损者
大品经云:我若不持戒,当堕三恶道中,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得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一切种智。
萨遮尼犍经云: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
梵网经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净戒,故起心毁犯其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 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扫其脚迹,一切世人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别。
涅槃经云:乐好衣服,纵逸嬉戏,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不乐不净观,毁谤毗尼, 互用三宝物等,是名法灭尽相。
佛三昧经云:犯四重禁,虚受信施,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
此律云:有五种疾灭正法--
一有比丘不诵律,喜忘文句,复教他人,文既不具,其义有阙;
二为僧中胜人上座,一国所宗,而多不持戒,但修不善,后生仿习,放舍戒行; 三有比丘持法(经)、持律、持摩夷(论),不教道俗,便即命终,令法断绝。
四比丘难可教授,不受善语,余善比丘舍置。
五共相骂詈,互求长短,疾灭正法。
又破戒之人有五过失:
一自害、二为智者所诃、三恶名流布、四命终生悔、五死堕恶道。
又上座不学戒,亦不赞叹戒,有余比丘乐学戒者,不能以时劝赞,我见如是上座过失,故不赞叹,恐余人习效,长夜受苦。
十诵云:有诸比丘废学毗